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底升级
本报讯(记者 陆珏)我市分级诊疗试点已在全市范围全面推开,昨天,苏州召开全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暨健康市民“531”行动推进会。记者获悉,我市力争在今年底全面启动社区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的转型,同时,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项筛查全面开展,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五大中心建设也将初具规模。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将分级诊疗作为我市深化医改“一号工程”。经过各地的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健康市民“531”行动计划,已成为我市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苏州纵深推进医改工作的有效载体。
据介绍,该“531”行动计划依托于苏州本地疾病谱而制定,接下来将加快复制推广。其中“1”是指打造“一个平台”。今年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有望得到转型升级,集“个性化健康教育、精准化疾病筛查、综合化疾病防治指导”于一体,成为更贴合百姓需求的社区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具体来说,就是为相关居民提供“六个一”健康管理综合服务,即:一次基于健康体检的个性化居民健康评估、一次由全科医生分病种的健康教育、一份高度精准的高危筛查推荐方案、一张由专业医联体专家制订的规范治疗处方、一张专业定制的健康生活运动处方、一份完整的动态个性化健康档案。
与此同时,“531”行动计划中的“3”和“5”也将进一步完善,即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妊娠三项筛查全面开展,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等五大中心建设将初具规模。昨天会议现场,还对17家首批市级五大中心建设单位和5家国家级胸痛中心、5家国家级卒中中心进行了授牌。
为配合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也将加快推进落实。市医改办将加快出台《苏州市家庭医生(护士)执业管理办法》,鼓励二级医院以上医生和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多点执业和自由职业,为社区居民开展签约医疗服务。并探索研究健康卡与“市民卡”、金融IC卡的融合,实现市民健康“一卡通”,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质量和动态管理水平,建设家庭医生(护士)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创新基层卫生人才编制和人事薪酬管理方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引进、留住、培养基层卫生人才。
接下来,我市还会做好基层医疗服务价格与公立医院价格综合改革的政策衔接,立足基层机构的功能定位,对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重点调整。发挥医保政策的杠杆作用,使医保政策向基层倾斜,拉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群众主动在基层首诊或向基层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