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本报记者王可周伟蔚
一夜之间,王健林的“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突然火了,微信朋友圈里小伙伴们都在忙着为自己的“小目标”造句。继里约奥运会上的“洪荒少女”傅园慧之后不久,万达董事长王健林再次被“玩心大”的网友莫名其妙捧成了网红。
当生活的节奏和压力呈直线上升时,与之齐头并进飞速增长的,是人们的娱乐精神:从个人性质的网上购物、写辞职信、给孩子起名,到公众视野里的一次鉴宝、一场讲座乃至一项国际赛事,处处、事事皆可是全民狂欢的平台。细细深究,在这种种“城会玩”的举动之下,折射出的是信息源火速增长、传播途径不断便捷、思维方式急速转型等时代特征。
现象:“小目标”分分钟被玩坏
全民娱乐时代来了?
“钱不是万能的,是万达的”,近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的“一亿小目标”火爆网络。在《鲁豫大咖一日行》节目中,鲁豫深入万达集团,采访到了重量级嘉宾王健林。采访中,谈及如何成为首富,王健林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挣它一个亿。”此言一出,立即引爆微信朋友圈,大家纷纷评论:“这个小目标把我惊到了!”“他赚一个亿就和普通人赚一千是一样的!”“看来我的人生得破罐子破摔了!”
本应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严肃高端访谈节目,却因为一个“小目标”被玩心大的网友们给“玩坏”了。节目上传到网络半小时不到,网友们纷纷以“小目标”为题,脑洞大开地在朋友圈里作文,“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杨洋主动加我微信”、“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找个男友,要求不高,宁泽涛就挺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游泳比赛孙杨落下我一个身位”。
家住永林新村的吴奶奶自诩是一个紧随潮流的老太太,然而昨天,她刷了一整天朋友圈后还是忍不住给儿子打了个电话:“你们都在说的小目标,到底是啥?”面对年轻人的生活圈,吴奶奶认真学习、试图融入,却觉得总也不得要领:“他们整天怎么总为这点小事就兴奋得不得了,隔三差五还会有新的花样?”
对这股狂欢觉得“不得要领”的,吴奶奶并不是唯一。在市区某幼儿园担任托班老师的张婷婷,最近面临开学前报到,她的首要工作是记住所有学生的大名和小名。“现在的家长脑洞太大,稀奇古怪的小名听着实在好玩,真是没有不敢起、只有想不到。”张婷婷回忆,七八年前,学生们的小名还都比较寻常,主要是康康、欢欢、豆豆这些叠字、可爱的名字;现在的父母却实在“会玩”,南瓜、土豆、板凳、快艇甚至支付宝,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搞笑小名。
在吴中区木渎某小区负责投递的快递员冯师傅,面临的可不止是无厘头的搞笑,更多的是烦恼和不便。最近他所在的投递区内,好几个年轻女孩子喜欢用各种奇怪的网名网购。“我给‘彭于晏的老婆’、‘张继科的迷妹’、‘宁泽涛的女朋友’都送过快递。”冯师傅一脸无奈地告诉记者,第一次拿到这种包裹时,自己并不认识那个明星,还打电话让那位“彭于晏的老婆”带着身份证和结婚证下来确认信息。“后来才知道,这是小年轻们的一种恶作剧。”冯师傅说,虽然这种“玩法”并没有违反相关制度规定或操作要求,但如果遇到纠纷,想要维权的话可能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观点:爱玩源于信息端太多
但娱乐过头也不好玩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爱玩?什么时候能有个正经0样?”吴奶奶的疑问说出了很多老一代人的心声。
“我并不是刻意地想在身边找一些事情来娱乐自己,”90后白领张一帆在接受采访时仍不断刷着手机,“事实上,现在信息获取的渠道太多了,只要有一点点好玩的事情发生,想不知道都很难。可能别人认为我太爱玩,但我只是花了大概几十秒浏览、转发了搞笑段子而已。”以新晋网红“小目标”为例,小张昨天早上吃早饭时也刷到了这条“爆款”,于是,一边吃麦片一边发出了微信:“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先长个十块腹肌。”在他看来,这样的玩笑话,其实质和老爸挂在嘴上几十年的那句“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并无差异。
林小姐对这种疑问有着另一种回答:“我觉得不是我们这代人太爱娱乐,而是对于爸爸妈妈那辈人来说,他们的思维被固化了。我们接触的好玩的事情多了,自然也就有更多好玩的点子。”以给孩子起小名为例,她给儿子起名为“大堡礁”,因为儿子恰好是在那里度蜜月时怀上的,“这很酷,但最主要是受小贝和维多利亚的新闻的启发,他们儿子叫布鲁克林,是因为出生在那里。”林小姐说,信息爆炸的年代,年轻人的思维更加活跃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一定要给这种娱乐精神找个理由,我想还是归结于手机、电脑吧。”
为了迎合消费主力军的这种娱乐化口味倾向,商家在各个领域绞尽脑汁希望吸引“玩家”们的注意力。餐饮业的女仆主题、动漫主题早已不稀奇,当机器人送餐、火枪现烤等玩法玩腻之后,微信打赏服务生又开始流行了;电影首映式,明星现场签名的玩法过时了,被要求按照影片主题进行着装参加等噱头才能吸引眼球;而娱乐综艺市场更是将“娱乐至上”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一档综艺节目如果没有几个“爆点”,似乎都不能算作是成功的。
然而,这样的迎合并不是人人都买账。“去饭店说到底是去吃饭的,花样玩得再溜,如果饭菜不好吃,我也不会去第二次;看电影,就算明星八卦炒得再火,如果影片本身不好看,我还是会在豆瓣上打2.0分。”张一帆说,“爱玩”也是要有底线的。他对前不久的某卫视播出的一档鉴宝活动印象深刻。一个女孩带着自称是做房地产的干爹送的名贵翡翠上节目,但经专家鉴定这块干爹赠送的翡翠,其实是连B货都不及的赝品,女孩表情十分尴尬。“我当然觉得这件事挺好玩的,就顺手在朋友圈转发了一下,还配了点自认为很幽默的评论。”然而几天后真相公布,这个女孩竟然是节目组为了炒作娱乐卖点而找来的托儿,张一帆和朋友们顿时觉得很失望:“娱乐可以,但不应该为了娱乐而刻意、造假。我们喜欢自然真实的娱乐。”
专家:娱乐一下无伤大雅
把握尺度非常重要
“社会生存和竞争压力大,全民娱乐也是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面对这波泛娱乐化趋势,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黄秦说,各种媒介为了自己的收视率或点击量而迎合人们标新立异的内心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二次放大。面对这种趋势,有些人从自我娱乐中找到了逆境里的定位,有些人则被迫开始“娱乐”,因为似乎不使用这样的流行用语,就意味着自己已经落伍了。面对“城会玩”的一代人,黄秦提醒:需要提高自身具备的信息甄别能力,并懂得区分泛娱乐使用的原则和场合。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吴文化研究所所长余大庆教授对这股泛娱乐化潮流也关注已久。他对年轻人的这份“玩心”态度更为宽容:“个人娱乐应该受到尊重,生活多点娱乐没什么不好。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体现。”余大庆举例说,里约奥运会期间,“洪荒少女”和各种CP的走红,曾让一些崇拜奥运精神、竞争意识的人感到无法理解,甚至对年轻一辈的态度感到“痛心疾首”;而当女排获得冠军时,所有人都被女排精神打动,这种感动是不分年龄、没有代沟的。对“洪荒之力”的娱乐化追捧,与对女排精神的理性崇拜,两者其实是可以存在于同一个人的思想之中。
和黄秦一样,余大庆也把关注点聚焦于公众媒介:“娱乐化的个人生活没关系。但这种娱乐化在社会层面过分泛了,就会有问题。作为社会公共资源,公众媒介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娱乐的同时,不能挤占严肃内容的传播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