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时隔三年再次出现的桃花水母无疑成为白马涧景区的一道风景。作为一种比恐龙还要古老的珍稀腔肠动物,桃花水母被誉为“水中国宝”、“水中大熊猫”。除了白马涧之外,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西山岛上也“驻扎”进了一批国宝。为了呼吁更多游客关注、保护它们,护花使者”们还专门给每“位游客编辑、发送“赏花须知”短信。
西山缥缈峰下常驻桃花水母
舞动着触须,一张一合,一浮一沉,如花瓣在水中舞蹈,白马涧的这片桃花水母美得让人动容。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2013年夏天,龙池水清澈见底,水中出现了桃花水母;而今年夏季,由于7月初大雨不断,雨水将山上的泥沙也一起冲下很多,龙池景区里的水也出现了混浊,原本以为今年在此无缘见到它,没想到经过20多天的高温后,终于看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十分‘娇气’,对水质、温度等要求极高,水中不能含任何有毒物质,水温不得高于35摄氏度。”
其实,在西山岛的缥缈峰下,另一批桃花水母们一直默默在山脚的活水湖中生活着。“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这里工作,当年夏天就发现了这些小家伙,非常惊喜。”薛海锋是缥缈峰脚下一座精品生态酒店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每到春天、夏末秋初,只要气温不会过高、没有大雨,几乎都能看到它们。
“去年夏天气温没这么高,从8月到10月都有。今年夏天由于雨水和高温的关系,它们断断续续出现,19号那天下了场大雨,山泉不断涌下来导致湖水水流急,所以这一周桃花水母都没出来。再过几天,等水流稳定了,我相信它们还会浮上水的。”薛海锋对这些小家伙们的生活规律已经摸得很透。
不识“珍宝”
游客遗憾与之擦肩而过
守着山间的净土经营着小众的生态酒店,薛海锋笑称自己为“缥缈守山猴”。每当客人不多,守山猴”便带着相机、放“大镜等工具在山里转悠,几年来竟也发现了不少“珍宝”:“除了桃花水母,我在这里还发现过树蛙、太极蝶等。”他把曾经拍下的照片、视频激动地给记者展示,并说,他多次邀请生物专家来这里考察,大家都对岛上的自然生态风貌赞不绝口。
“这些很难见到的动物,专家们看到了都很激动;可是一般游客可能并不认识它们,甚至有人看到了也无动于衷。”薛海锋说。以桃花水母为例,每年夏末秋初,只要小家伙们浮上水面,他都会一间间敲开客人的房门,邀请大家一同到餐厅的阳台上欣赏,“不少游客就是低下头看看,说一句,哇,好美。之后拍点照片,就结束了。”对于大部分游人而言,这一片半透明的“水花”就像沿途看到的一朵形状奇特的云彩或是一棵造型别致的树那样,只是发到朋友圈的一张照片,仅此而已。
但对于桃花水母的“守护者”来说,他们更希望通过观赏这一景观让游客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并对自然致以尊重和感恩:“桃花水母诞生于15亿年前,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它很挑环境,因为对水质要求极高,所以轻易看不到。研究桃花水母,也是在探索生命的发展源头。”
酒店为游客编写赏水母“科普短信”
为了不让更多的游客来西山岛旅游时抱憾而归,也为了号召更多人关注到生态环境保护,从去年起,薛海锋和酒店的同事们就开始筹划编写时令的“科普短信”:“我们把自己前几年观测、考察到的情况总结,根据时间归类,做成小贴士发送给准备入住的客人。”比如说,8月中旬入住的客人,薛海锋会提醒他们,去湖边欣赏桃花水母、傍晚的时候去太湖大桥边欣赏“巧云”。而观赏桃花水母的注意点也很详细,除了有相关的物种知识、生态保护知识外,也一定会提醒客人,绝对不要打捞水母、随意带走,因为离开了原生的水域,它们很容易死亡。
薛海锋的“科普短信”受到很多客人的好评,也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可。“对于任何一项自然科普工作来说,能否引起社会层面的关注度都是重要一步。”苏州市湿地保护站负责人冯育青说,做好一项科普,包括寻找科研支撑、组织科普人员队伍、筹划科学的方法、设计通俗易懂的教学等多方面,耗时常常是几年甚至几十年;而现代社会里,人心浮躁,想要把这么一件旷日持久的系统工程顺利进行下去,必须要有足够的社会关注度,这是人力、物力持续支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