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寿根和老伴一天能编8个水果筐,挣60多块钱。
黝黑的篾刀,刀刃寒光闪烁;年迈的竹匠,满脸皱纹满头华发。
在他们的手中,厚重的篾刀如同外科医生的手术刀般精准,将竹片劈成薄如纸片的竹篾;薄薄的竹篾,像织机上的纱线一样往来穿梭,变成一只只竹筐。
每天,这样的场景,都会在枫桥街道动迁小区的车库里上演。
这些老人们手里的篾刀,曾经“劈”出了枫桥乡镇企业的一大支柱产业,彼时,他们生产的热水瓶竹壳,垄断了全国3/4的市场。
如今,他们都老了,和他们一起正在老去的,还有他们制作竹器的手艺,再过5年或者10年,他们将再也挥不动篾刀——到那时,枫桥传统的竹器工艺,会不会成为过眼云烟?
1
【车库】老竹匠们的最后领地
前天下午,康佳花园一区14幢底楼的一间车库里,76岁的周寿根和74岁的周玉珍正在编制水果筐,老夫妻俩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流水线”,周寿根负责编筐身,周玉珍负责加工筐底和筐口。
虽然已年逾古稀,但周寿根依然手脚麻利,竹篾在他手里上下飞舞令人眼花缭乱。老人告诉记者,自己的祖辈和父辈都是编竹器的,解放后,各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小“竹器厂,后来,生产队的竹器厂合并成村竹器厂,村竹器厂又合并成公社竹器厂。”
从生产队竹器厂到村竹器厂再到公社竹器厂,周寿根都干过,他告诉记者,1970年代是枫桥竹器产业最兴旺的时候,那时主要的产品是竹编热水瓶外壳,一根毛竹能做“成12个热水瓶壳,一个村办厂一天能消耗掉500根毛竹。”
据《枫桥镇志》记载,1970年代,枫桥从事竹器产业的多达3200多人,生产的热水瓶竹壳旺销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上海、北京等省市,占全国热水瓶竹壳市场的3/4。当时,“竹头”与“石头”、“砖头”并列,是枫桥集体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
除了热水瓶壳,枫桥竹器厂还附带生产农具和各种生活用品,如栈条、匾、箩筐、扁担、土垯、幼儿坐车、篮、凳、椅、箱、床、碗橱、罩篮、畚箕、洗帚、筷子、鸟笼、饭箩等等。
1980年代中期,塑料热水瓶壳逐渐占领市场,枫桥的竹器产业开始没落,1988年,枫桥
竹器厂倒闭。当年竹器厂的工人们
如今都已变老,最年轻的也有60多
岁,但他们仍在自己家的车库里继
续做竹器。
周寿根说,他们现在主要为东山、西山的果农们编制水果筐,夫“妻俩一天能编8个,成本每个2块钱,卖给果农10块钱一个,两个人一天挣60多块,赚钱不是主要目的,就是闲着不舒服。”编制竹器的工具主要有砍刀、篾刀、刮刀、过刀和挖凿,如今周寿根的工具已经不全了,剩下“的这几把中,一把是我父亲传给我的,其他的是1960年代,我在玄妙观的铁匠店定做的。”周寿根父亲传下来的是一把篾刀,模样和瓦工的泥刀相似,但分量很重,刀背厚度约1.5厘米,刀头截面呈三角形,由于年代久远,这把篾刀已经磨掉了三分之一。
2
【绝技】劈竹篾如同绣娘绣花
编制水果篮的竹篾很薄,平均厚度约0.5毫米,记者无法想象厚重的篾刀是如何劈出如此之薄的竹篾的。
周寿根的邻居、65岁的胡金凤演示了劈竹篾的绝活。她取了一根长约60厘米、宽约1厘米、厚五六毫米的竹片,第一刀,先削去里面的一层,“这一层没什么纤维,不好用”;接着,她将竹片一层一层地劈开,劈到最薄的一层时,她用牙齿咬住竹篾的顶端,一边用刀劈一边用牙齿扯,最终,劈出了一片厚度和铜版纸差不多的竹篾。记者数了一下,发现胡金凤将一根竹片劈成了12层。胡金凤的演示,突然让记者悟出了“势如破竹”的出处,她手里厚重的篾刀,如同绣娘手里的银针般灵巧,她无须用眼睛看,仅凭手感就知道从何处下刀。
在马浜花园124幢,还有一位老人擅长制作竹椅子。老人名叫杨才根,现年75岁,枫桥街道原广东村村民,制作竹家具是该村竹匠的特长。
杨才根制作的竹椅子,和木椅子结构差不多,框架由竹管制成,椅子面由细竹片拼接而成——整张椅子的原料全是竹子,既没有胶水也没有金属零件,榫卯连接处用竹钉加固,确保人坐上去稳当。
杨才根干活全靠手工,他的工具大大小小有十几件,钻孔的工具是老式的木钻,有人劝他改用电钻,但他不愿意,“机器做出来的,哪有手工的牢靠?”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搬出了一张自己二十多岁时制作的竹椅,这张竹椅的表面已经老得发红,到现在仍能正常使用。
做一张竹椅,杨才根耗时约4个小时,做好一批后,他就骑着三轮车去附近的各个动迁小区兜售,顾客也是老人,他们喜欢坐在竹椅上聚在车库门前聊天。车库门前做出的竹椅,最终卖到车库面前——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老人,这种循环看起来似乎有点悲凉。
但杨才根觉得,枫桥的竹器还没有走到绝境,因为他给孙女们做了两张竹电脑椅,她们都很喜欢;而当记者采访结束后和一位同事聊起杨才根和竹椅时,这位70后的同事当即委托记者帮他买两张。
3
【拯救】老人们需要转型升级
马浜社区居委会主任杨永忠,对竹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节。
“我的老家也在广东村,上小学时帮父母劈竹篾,还曾经被竹篾划得血淋淋。”这些年来,看着父辈们在车库里做竹器,杨永忠感到有些落寞,竹“器曾经让枫桥人引以为豪,但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传统竹器手工艺渐趋消亡,这到底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
枫桥的竹器手工艺渐趋消亡,但竹器并未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相反,近年来竹制家居用品正越来越火,在淘宝网上,出售竹器的卖家非常多,从传统的竹篮、竹匾、竹筛,到新式的餐桌、沙发、茶艺用品,品种相当丰富,售价高的卖5000多元。
“枫桥竹器的没落,主要原因是产品和销售渠道跟不上时代。”承包枫桥街道社区公共服务的飞扬华夏公益组织发展中心负责人姚宏毅认为,枫桥现在从事竹器生产的都是老人,他们的创新能力不足但生产经验丰富,因此,拯救枫桥竹器手工艺,需要年轻团队的参与,从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两端入手,帮助老人们“转型升级”,继而帮他们培养继承人。姚宏毅表示,飞扬华夏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将专门为拯救枫桥竹器手工艺设计一个公益项目方案并付诸实施。
枫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周晓春表示,街道将支持专业社会组织把枫桥竹器的“根”留住;记者了解到,枫桥街道正在整体规划地方文化事业,竹器等传统手工艺有望列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