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中秋显宝盛会上,50多件民间珍贵藏品让游客和市民大开眼界
显宝,也称供宝、赛宝或晒宝。在古时黎里每逢中秋节前后都有显宝的独特习俗,相传有700多年的历史。昨天,黎里古镇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显宝大会,人们用传统的方式再现古时黎里的显宝情景,传承中秋显宝文化,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
50多件民间藏品惊艳亮相
昨天的“显宝”大会在黎里古镇的黎川苑举行,现场共展出了50多件民间藏品,这些藏品有玉石、金属、竹木、丝绸、纸质等,最早的要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距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让游客和市民大开眼界。由民间藏家郑一兵收藏的镂空纹陶簋,是2003-2004年发掘于吴江同里崧泽文化遗址,这件藏品,制作规整,采用轮制工艺,高7厘米,口径7.5厘米,下腹一周镂空纹,由对三文与圆圈组成图案周布,这些图案似鸟,而鸟和太阳都是崧泽人崇拜的图腾,这件藏品历史悠久,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有重要意义,因此价值连城;同里古镇藏家庞昌荣收藏的都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当天,他拿出了黎里榄桥荡大桥和同里善馀草堂话别老照片进行展示。黎里榄桥荡大桥老照片拍摄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这张照片反映的是90年前该桥的面貌,留住黎里老桥的历史。而同里善馀草堂话别老照片,真实记录了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同里闵家湾小学毕业老照片,反映了旧时代同里古镇闵家湾小学部分学生毕业时的离别合影,是一件反映当时历史文化的珍贵照片。吴江区档案局局长沈卫新表示,吴江自古以来就是物华天宝、钟灵毓秀之地,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一大批珍贵档案(文物),除了官方档案机构已收藏的大量档案外,还有很多广泛散存于民间。民间的这些档案(文物),既弥补着官方档案的不足,也在微观上记录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
据了解,今年黎里的中秋显宝活动,从6月份便开始启动征集民间藏品,通过三个多月时间的努力,共收到参选藏品2000多件,当天展出的是精选出来的50多件珍贵藏品。本次显宝活动持续到10月9日,跨度中秋、国庆、重阳三个节日。
黎里“中秋显宝”习俗
发源于元朝
谈起黎里“中秋显宝”的由来,中秋显宝吴江非遗传承人李海珉介绍,俗语说: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习。江南市镇,就风俗习惯来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对独立一面。江南古镇黎里,自南宋建镇以来,就积淀着近九百年的历史文化。黎里镇在明清及民国有一个十分特殊的风俗习惯,每年中秋节前后需要显宝。一般是在中秋节前后三天,多数年份多达六天。显宝的范围,以黎里古镇为中心,加上周边五华里内的寺庙。显宝主要可以分为公共场所与私家厅堂两类。从前黎里官宦之家、书香门第较多,最著名的有八大姓,每逢中秋节,他们就选取自家祖传家藏之宝,有历代名人书画、古瓷玉器、官服佩饰、珍珠玛瑙等等,供设在内宅客厅之上,让前来拜访的客人和族中亲属观赏,以炫耀家族身份的高贵和有文化,而随着显宝活动的发展,显宝除展示“宝物”之外,也成为展示和交流民间艺术、农副产品和科技产品的平台,农学家倪慰农就曾拿出自己的农副业产品在显宝活动上展示,向民众宣传科普知识。
“黎里中秋显宝发端于元,成型于明,盛行于清,延续到民国后期,1948年以后,延续几百年的显宝活动因为”破四旧“而中断。”李海珉说,去年,黎里古镇对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再次重现了显宝盛会,今年再次举办,目的就是打响黎里中秋显宝文化品牌,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推动黎里古镇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