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苏州新苏商标事务所副所长戴勤刚送上门的“淘鱼摸虾”商标注册证,太仓浏河镇万鑫家庭农场场主赵康明既高兴又忧虑——喜的是,已经开发一年的休闲旅游项目可以有名有价地推介到上海了;愁的是,牌子做成了之后,能否“长大”?
苏州市工商局商标监管部门负责人钱晓星说,赵康明遇到的问题实际上是我市农产品商标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它意味着部分农产品品牌已经先行一步,进入标准化时代,要破解这一瓶颈,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化解。相关专家认为,引导和帮助这些品牌企业提高工业化生产管理运用水平,才是出路。
问题
“长不大”成品牌发展难题
仅靠企业本身难以解决
赵康明是名甲鱼养殖户,近几年在当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引导下,通过商标引领,他的农场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特种水产养殖、农产品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家庭农场。他名下2件水产品和1件大米商标已在上海形成一定影响力,还带动了周边200余农户的农产品销售。然而,今年夏天,部分农户不诚信导致的质量问题,让他的农场差点被砸了招牌。
据太仓市商标战略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袁冰介绍,如今商标兴农、品牌富农在太仓已成为共识。至2015年年底,太仓已有农产品商标500件,是苏州大市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数量最多的一个区域。其中,一批商标在赵康明这样的能人手上被运作成了品牌,成为带动农民致富、农业增效的龙头。然而,这些品牌在市场上越叫越响的同时,也遇到了“长不大”的尴尬。如何帮助品牌“长大”做强,成为新一轮农产品商标战略实施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最近,袁冰就在纠结一个问题:2017年究竟还要不要办“品牌农副产品品鉴会”?
据悉,一年一度的“太仓市品牌农副产品品鉴会”,是太仓为帮助地产农产品品牌与市场需求对接,鼓励其从太仓走向全省、全国而打造的一个现代农业品牌展示平台。自2013年至今,已举办了三届,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个地产农产品展示交易品牌。今年的品鉴会,共吸引了60个品牌,17万人次参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培育出了“锦沙黄”黄桃、“昌王”甲鱼等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品牌,对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起到了引领作用。然而,这批“跑在先”又“跑得前”的品牌近来遇到的难题日益增多,袁冰担心,继续办品鉴会,是否会让矛盾越积越多,影响平台形象。他说:“有些根本不是企业本身或区域商标战略实施部门有能力解决的。”
原因
有牌无货,个别农户不诚信
同一品种“品牌混战”
今年4月份,上海某大型医疗集团派出了一个专家组,对太仓一家农产品品牌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以确定是否将其列为主要食材供应商。在考察中,专家们对企业的生产流程、质量把控、物流配送等都很满意,当场决定签署合同。然而企业负责人获知订购量后慌了神,原来,目前该企业的生产规模根本无法满足这么大的需求。是放弃,还是对接?该负责人找袁冰商量这件事,最后,在他的建议和协调下,该企业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上海客商签下了合同。
合同签下了,袁冰却犯了愁。因为自去年以来,像这样的事已发生过好几次,为了帮助这些企业解
决问题,他现在还多了一项工作,
那就是收集相关农业品牌生产情况等信息,为遇到问题的企业提供选择或“做媒”。他很担忧,万一哪天“资源”用完了咋办?
赵康明名下除了一个家庭农场,还有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这几年,他以“贴牌”形式把周边200余户农民种植的大米等农产品销售到了上海,这个合作社,就是为了紧密与这些农户的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然而,今年遇到的一件事让他痛心。有位上海客商,每年要订购6万斤新米,今年,因周边农村拆迁,数量不够,他委托周边一位种粮大户收购。谁知大米运出不久,上海就出现了大量投诉,原来是部分提供大米的农户不诚信,在新米里掺杂了陈米和杂质,对方取消了订单。赵康明说,他花了三年时间在上海打响的这个大米商标,如今,就这样被几个人的私心毁了。听了赵康明的遭遇,袁冰也感到很无奈,因为在太仓,近年来,赵康明这样的问题不是个案。
在相关行业协会记者了解到,影响苏州农产品品牌做大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品种注册的商标太多,造成品牌“混战”。以大米为例,有相城区的“金香溢大米”、吴中区的“宝带桥大米”“横泾大米”等数十个品牌。相关行业协会人士认为,一个地区的一个特色产业,出现了那么多商标,不是理想状态。
出路
运用工业化质量管理推动种、运、销全过程标准化
在钱晓星看来,太仓农产品商标战略实施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在苏州大市各地农村也不同程度存在,只是没有这么集中和突出。这本质上是我市农产品商标战略实施步入一个新历史阶段的标志,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种植面积不足,二是对相关农产品质量控制缺乏针对性制度,或有制度却执行不到位。
钱晓星认为,解决产量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两年苏州有些地方已经给出了答案。如,吴中区的地理标志商标“洞庭山碧螺春”茶叶,通过授权商标使用等方法,建立产业联盟,将相关生产农户集中到旗下,抱团闯市场,既打响了品牌,又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该商标目前是中国驰名商标。
此外,一些地产农产品品牌通过输出标准,实行跨区域生产的发展方式也值得借鉴。以时令地产品牌农产品鸡头米为例,目前苏州本地种植面积少,市场需求大,于是,不少人跑到苏北等地去租地生产或收购,然后到鸡头米上市的季节来苏州销售。钱晓星说:“任何一个品牌做大的过程,都是资源整合的过程,农产品品牌要做大,同样需走这条路!”
就赵康明遇到的不诚信问题,钱晓星认为,可以以近几年苏州市工商系统在各地打造合同指导站为依托,通过向广大农村、农民宣传和普及《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指导农业品牌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时,与农户签订规范合同,用法律形式保障各自的权益。至于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品种注册了多个商标的问题,可以适当通过引导注册解决。
对此,袁冰有不同看法。他说,在具体操作上,就目前一些刚刚成长为品牌的农业企业或合作社而言,本身经营项目单一,根本没能力去管其他产品生产,更别说产品品质控制了。为此,他建议,首先是要出台相关政策,对这些品牌企业开展针对性引导和扶持,例如,将一些农业企业规模化需求列入政府相关招商计划。其次,提升地方各级农林服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使其成为当前这些中小农业品牌管控产品质量、开发产品标准的公共服务平台。
袁冰还说,目前各地对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把控,主要还是由各镇农林服务中心负责,但是,有些中心农技员田里什么时候下种、治虫、打药等,只在广播里喊,谁家打了没有、打多少、怎么打的,基本不管。他认为,可以通过出台标准、服务外包等形式,让农技员成为这些品牌企业成长路上的质量管理“好帮手”。
相关专家认为,将工业化的全程质量管理理念运用到农业领域,推动和帮助企业实行农产品从种植到运、销全过程的标准化,才是真正帮助这些品牌“长大”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