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制造业很缺人
“为了招到人,有的劳务公司甚至打出了提供一定数量劳动力就奖励宝马的广告。”就在上个月,苏州整个劳动力市场“缺工”突然爆发,让制造业用工企业和人力资源公司都措手不及。
英格玛研发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8月份,在被调查企业中,有68.4%的制造型企业反映有缺工现象,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了24.9个百分点;72.4%的制造型企业反映存在短期性“缺工”,比上年同期激增了38.4个百分点。突如其来的“用工荒”背后藏着怎样的原因?
商报记者朱晓奕通讯员心奕
传统用工旺季遇上了手机生产季
每年8月都是制造业用工旺季,今年偏偏又遇上了以苹果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旺季,“双旺季”叠加在了一起,使得苏州的制造企业用人紧巴巴。
据有关人士透露,下半年是全球电子产品消费旺季,手机市场将迎来一波产销高潮。支撑今年8月高峰招聘季的,主要是苹果系、小米系等产品的订单。典型的代表是Iphone7在9月中旬向零售市场铺货。因此,苹果产业链企业订单大增,抢人”情况明显。根据“市场上搜集到的情况,鸿海、和硕、伟创力及其他苹果产业链相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淮安富士康从苏州市场批量调人的情况。
前期需求不足不少人打了“退堂鼓”
上半年企业招聘需求减少致使劳动力主动分流。从江苏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发布的2016年第2季度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来看,第2季度,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招聘人员156.69万人(次),与2016年第1季度相比减少1.06万人(次)、减幅0.67%,与2015年同期相比减少13.94万人(次)、减幅8.17%。
在苏州,整个上半年用人市场不温不火,这使得部分求职者主动分流。至今年7月,市场上的劳动力从“人满为患”逐步过渡到略有富余,逐步接近市场动态平衡。这导致8月的用工旺季到来时,市场上出现了明显的“库存不足”问题。
此外,今年六月下旬开始,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严重的洪灾使得百废待兴,原先出来至东中部沿海打工的劳动力部分回流,同时也影响了原本劳动力的正常流出,整体减少了市场劳动力的供应。
房价上涨带来劳动力“挤出效应”
根据英格玛研发中心发布的《2016半年度在苏蓝领调研报告》显示,74.5%的参与调研在苏蓝领想定居苏州,其中,51%认为很难实现,25.5%认为能够实现。据英格玛研发中心监测数据,今年一季度想定居苏州的在苏蓝领比例为61.7%,与一季度的数据相比,苏州的城市吸引力进一步提升。
但是,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苏州楼市迎来爆发式增长,成交均价不断刷新历史记录。根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房价太高是定居苏州最主要的困难点,占比68.4%,对苏州落户制度不太了解占比16.8%,外地人难以融入当地占比13.7%。
越来越高的房价显然增加了蓝领实现在苏定居梦想的难度。侯昕雯是江西人,来苏州打工已经8年了,她说:“我在苏州工作8年了,和老公也攒了一点钱,周末还做一些小生意,但是一年时间房价居然涨了这么多,原本考虑买个二手房的计划现在也泡汤了,可能会考虑回老家买房,那边便宜不少。”
服务业兴起分走了制造业部分劳动力
苏州除了制造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强劲外,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强。根据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截至2015年底,苏州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48.6:49.9,2015年苏州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了“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
以房地产中介为例,2016年上半年苏州楼市火爆,房地产销售环节产业链对就业吸纳力加强。伴随着楼市火爆,传统和互联网房地产中介机构遍地开花,获得蓬勃发展,营销团队数量不断增加,对就业的吸纳力不断加强。据相关数据分析,2016年春季80后、90后的跳槽意愿持续上升,在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和互联网行业人员跳槽最为频繁,租赁服务位居春季10大高薪行业的榜首。特别是在年后二手房市场疯狂的背景下,中介行业成为快速捞金的新选择。
除了传统型服务业,与互联网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分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打破了时间和地域对原有企业组织架构中职场人的限制,组织用工需求和模式变得更加弹性化和多元化,劳动力市场也随着进行调整,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自由职业市场蓬勃发展。以滴滴优步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正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闫志军是安徽歙县人,来苏州打工,他说:我住的地方有几个朋“友买了二手车,在做网约车,收入比在厂里要高至少一倍,我现在也准备借点钱买个车,做网约车了,钱多人还自由,这个真的不错,现在好像也合法了。”
根据英格玛研发中心2016年6月份针对蓝领求职者的调研数据显示,知道网约车的蓝领为76.3%,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使用过网约车的蓝领为34.5%,同比上升15.3个百分点;听说网约车赚钱有尝试意向的为12.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周围朋友有全职做网约车生意的比例为6%,同比上升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