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需要的是越来越贴心而深切的关注。显然,这样的关注本质上是服务的规范、制度的完善,监管的到位等等。
相比于情人节、圣诞节,昨天的重阳节,商家活动明显有些“寂寞”:既没有浓厚的节日促销氛围,也少见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难怪就连很多老年人,对于这个节日,都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这其实正是银发消费市场的现实反馈:在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一方面,老年人消费市场已经是公认的新型消费蓝海;另一方面,这片蓝海里,因为有着太多的忽视、尴尬,所以,意兴阑珊的情境并不鲜见。
比如“银发旅游”。由于老年人的消费特点,“花钱买罪受”一度是“银发旅游”的显著特征。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银发族”成为旅游消费的重要群体,为了规范监管现有低价竞争的野蛮生长状态,近日,国家旅游局出台实施了《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应该说,规范对老年旅游配套的硬软件和基础工作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但规定实施后首个国庆长假的市场反馈是,囿于该规定并不具备法律效应,旅行社不“接招”,新规定也就只能“叫好难叫座”。
再比如保健品市场。抓住了老年人对健康和亲情关怀的渴望,部分非专业、非正规的保健品推销人员先是“嘘寒问暖”,然后通过免费体验、旅游、小礼品派发等小恩小惠诱惑老年人进“局”,引诱老年人购买其产品。不少老年人花钱上当不说,有的还因为过于迷信保健品功效,最终延误了治疗。
面对这样一个个尴尬,有人会埋怨老人:如果不是因为贪小便宜,又怎么会吃了大亏?这话是没错!可是对这一代老年人来说,历经了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时代,又怎能苛求他们放手消费?
也有人指责子女对老人疏忽。这话也有一定道理。但生活的现实却是:在人员流动如此频繁的今天,很多子女都没有办法守在父母身边。打个电话,或者回家看看,这些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又怎能应付得了无孔不入的营销?
板子打在谁身上,似乎都是一肚子委屈。就此来说,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各方合力所造成的:子女的轻忽、企业的失德、监管部门的缺位、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如是等等,归根到底一句话,老年人这个越来越庞大的社会群体,需要的是越来越贴心而深切的关注。
显然,这样的关注本质上是服务的规范、制度的完善,监管的到位等等,考验着公共管理、法律保护等方方面面。着眼于此,即便眼前,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健身、旅游以及各类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不是短期就能培育完成的。但至少,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通过修正问题规范服务,完善制度、保障等等,如是,才能既为老人提供周全的服务,又能让这片蓝海真正成为拥有广阔前景的市场。
□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