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李金奎、徐建云夫妇在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的四川苍溪县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苏报记者 倪黎祥王芬兰
眼前的这位老人,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思路清晰。
本该安享晚年了,他却和老伴完成了年轻人也望尘莫及的不平凡之旅——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两人前后6次踏上长征路,累计历时90天,先后寻访长征沿线的十个省份、几十个红色景点,完成了属于他们两个人的“漫漫长征路”。
老人名叫李金奎,苏州吴江人,年轻时当过兵、扛过枪。重走长征路,是他藏了40多年的心愿。这个愿望,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时候,终于实现了。
40多年前新兵一次发问
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愿望的种子
197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在广东某部队担任连指导员的李金奎给新兵们上政治课,令人热血沸腾的长征故事深深吸引了台下的小战士们。下课后,一名江西籍新兵问李金奎:“您的长征故事讲得这么精彩,您去过那些地方吗?”
这一问让李金奎颇为尴尬,他坦诚回答说是从历史资料上看来的。
这份尴尬让他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当时,他就向战士们表态,今后一定要去长征路上走一走。从此,这个愿望在李金奎心里生根发芽。
当了20年兵,1985年底李金奎从部队转业回到吴江,成为一名公务员,直到2006年退休。退休后,摄影和旅游成了老李的最大爱好。
20年的军旅生涯,在老李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军人情结。多年来,他去的最多的是红色旅游,最喜欢参观革命景点、抗战遗址。李金奎觉得,在他们这个年纪,旅行除了可以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涤荡心灵、让岁月沉淀下来,而不仅仅是到各大景点“到此一游”。
有了多次出门旅行的经验,重走长征路,这个深埋在李金奎心底40多年的愿望开始萌动。走过的红色之旅越多,重走长征路的愿望就越强烈。李金奎说:“年龄是大了,但无论如何,这辈子我一定要去革命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到军旗升起和飘扬的地方去走一走。”
凭着自己多年对长征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李金奎在心里给自己画了一张重走长征路的地图。2015年,他决定,和老伴一起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沿着这张地图,重走一遍红军长征路。 跋山涉水历经种种困难先后寻访8个会议召开地6大战役发生地
出发前,从寻访路线到各种装备,老两口做好了充分准备。李金奎的寻访路线,是以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为起点设计的,再按红军的行军路线寻访沿途重要会议召开地、著名战役发生地,最后以会师地为终点。按照长征沿线经过的省份进行片区划分,同时考虑到身体承受能力,李金奎给自己的重走长征路有计划地制定了6次行程。
2015年4月4日,老两口的“长征之旅”正式出发。
踏上一个个历史现场,遥想当年的峥嵘岁月,艰苦卓绝的革命条件和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让李金奎再次深受教育。“这跟翻阅历史资料感觉完全不同,身临其境,才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举世无双的伟大征程的动人心魄。”李金奎说。
1935年9月,红军在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通过正面强攻和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的战术,一举攻破了重兵据险扼守的天险腊子口。今年8月28日,老两口第6次踏上长征路来到甘肃省,打算实地走访腊子口乡。但是路途十分遥远,并且沿路没有公共汽车。李金奎联系了一名当地司机,包车开价600元。嫌价格有点贵,李金奎有些犹豫。当司机得知老人是专程从江苏苏州来重走红军长征路之后,给出了半价的优惠。
当天早上8点从岷县出发,途中经过海拔3700多米的大拉梁山,中间在盘山路上转了27个弯。山路险峻,海拔又高,每次转弯老人心里都有些发毛。虽然提前服了药,途中他们还是出现了胸闷气短的高原反应。一路咬牙坚持,最终顺利到达了目的地。他们在腊子口河参观了碉堡遗址和纪念馆。“当年碉堡火力很猛,红军进攻受阻,只能兵分两路。一路正面强攻,一路攀登悬崖峭壁进行迂回包抄,终于一举攻破了腊子口,当时的情况可想而知有多艰险!”李金奎介绍。这次寻访腊子口,路上坐车来回跑了7个多小时,还要扛住高原反应,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对身体和意志的双重考验。
“毛主席在《长征》诗中写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过的夹金山海拔比大拉梁山还要高。相比起来,我们这点艰苦算不了什么!”李金奎说。
今年8月18日,两人坐汽车从四川石棉县到泸定县的途中,遇到了山体塌方,一块块巨石横在路中央。在抢修的过程中,李金奎陷入了沉思:当年红军在行军中,遇到暴雨、塌方等意外可谓“家常便饭”,每一位红军战士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对他们而言,长征之路既是千山万水之路,更是‘千伤万死’之路。”
红军长征大多取道县城、乡村和野外,老两口在寻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所幸,每到一处,很多当地人感动于他们的这份执着,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在陕西绥德遇到的女老板党云云,得知他们的行程后专程开车护送老人;瑞金公交司机在征得车上乘客同意后绕路将他们送达了目的地;哈达铺镇的后霞霞,专程给他们送来了一篮野草莓……老区人民的热情和无私让老两口感怀不已。“我们感动了他们,他们也感动了我们。”李金奎说,长征是条纽带,过去把军队和人民紧紧相连,今天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一路跋山涉水,2016年9月6日,李金奎和老伴最终抵达宁夏西吉县的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地,“走”完了漫长的长征路。在历时一年多累计90天的行程中,老两口搭乘火车、汽车甚至拖拉机,再加上徒步,一共寻访了4个长征出发地、8个重要会议召开地、6大战役发生地、4个红军会师纪念地和数个伟人故居。出于安全考虑,两人没能爬雪山过草地,这成了李金奎最大的遗憾。
“重走长征路既是革命教育也是精神洗礼。走前身心向往,回后难以忘却。”李金奎说,“如果没有老伴的陪伴和照顾,我一个人恐怕走不下来。”李金奎对比自己小几岁的妻子徐建云非常感激。“她就是我的‘铁杆粉丝’,再辛苦的路她也陪我一起走。”李金奎的两个儿子也是鼎力支持,每次出发前忙着各种张罗,帮忙订车票、订旅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我完成心愿最大的保障!”李金奎说。
朋友圈成为强大“后方” “直播”旅途见闻获赞无数
老两口在“前方”跋山涉水,很多粉丝通过朋友圈在“后方”提供精神支援。6次行程,李金奎每天都发朋友圈,他的老战友们成了他最忠实的粉丝。
刚开始,有朋友对老两口的行为不理解:长征经过的大多是“老少边穷”地区,没什么风景不说,漫长的旅途也非常辛苦乏味。
对此,李金奎没有反驳和争辩,而是坚持把长征路上拍摄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老区的发展变迁和所感所想发到朋友圈。渐渐地,点赞、转发的朋友越来越多。李金奎自豪地说:“那段时间,很多老战友捧着手机天天等着看‘图文直播’,还说要以我为榜样。”对于同样有着部队情结的老战友来说,李金奎的行为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们完成心愿。
李金奎的大儿子在转发父亲微信时这样评价:“尽情专注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最好最优质的生活!”对于90后、00后的年轻人来说,长征多少有些遥远。但是,李金奎的孙女常常给他点赞,他也以实际行动给孙辈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革命教育课程。
走完整个行程,作为总结,李金奎在朋友圈发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8个字。他说,虽然长征胜利已经80周年,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种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砥砺奋进,“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老两口的长征路,是脚下的路,更是心灵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