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物价局发布蔬菜价格调研分析显示,今年以来极端气候多发,给农业生产、市场供应带来较大影响。今年1月到8月,监测的大白菜、包菜、青菜等10个蔬菜品种批发均价为每斤1.24元,和去年同期的每斤1.14元相比上涨8.77%,市民“菜篮子”拎得有点重。
“菜篮子”分量重在哪?
●蔬菜批零差价较大
目前本地市场菜农价低利薄,市场上很多“贵族”蔬菜往往出自“寒门”,零售环节的价格是地头收购价的4到6倍。
比如,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夏季青菜成本价在每斤1.2元;批发给机关、学校在每斤2.5元;供给园区邻里中心的价格在每斤3.2元(增加包装费);邻里中心对外销售在每斤5元;可见,蔬菜地头收购价普遍较低,菜农的利润是整个销售环节中最微薄的。
●蔬菜市场供应量、需求之间的博弈
今夏苏州长达40天的伏天高温,造成供应量下降、需求量上升突出,今年7月19日入伏第三天,南环桥市场蔬菜供应量仅有1900吨,比入伏前减少了200吨左右,影响显著。
外地客菜占总量八成多地产蔬菜品种占比小、销售渠道单一
据市价格监测中心对本地市场蔬菜价格调研,今年1月到8月,市区蔬菜供应总量约为68.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1.49%,其中客菜约为58吨,地产菜约为10.3吨。根据对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调研,去年蔬菜总产量大约为380吨,今年总产量约为340吨,减产10.53%。受今年汛期降雨影响,当季的番茄、菜椒等茄科蔬菜比去年同期减产90%左右,价格上涨了35%左右。
从本地市场蔬菜来源看,目前客菜占据总量八成多,南环桥市场日均蔬菜批发交易量2500吨,覆盖城区市场消费的90%左右,其中85%的蔬菜是客菜,地产货源仅占15%。客菜每天上市的蔬菜品种保持在80到100个,有效保证了蔬菜的正常供应,弥补了地产蔬菜季节性品种单一的供应缺口。而本地蔬菜品种占比较小,目前,地产蔬菜货源主要包括适宜短途运输的绿叶蔬菜、水生蔬菜等,全市共计有88家“菜篮子”生产基地,种植面积63360亩。
据蔬菜基地反映,本地绿色蔬菜的销售渠道单一,一般只在就近零散的农贸市场、合作的平价商店和学校单位食堂销售,市场份额很小。进入市区大型农贸市场因菜贩排挤等因素困难重重,而尝试与生鲜电商合作,在配送和价格方面也频频受阻。
多种因素推高“菜篮子”价格零售价是地头收购价的4到6倍
市民购买较多的青菜,今夏市场零售均价达到了每斤4到5元左右。市民“菜篮子”价格为啥偏高?市价格监测中心对蔬菜批发价格、地产蔬菜价格以及批零差价主要构成进行了调查,据该调查,本地市场蔬菜批零差价较大,蔬菜零售环节的价格是地头收购价的4到6倍。
从对南环桥市场部分蔬菜专业批发商的调查显示,目前市场内批发的各种蔬菜价格,主要由进价、摊位费用、人工费用、利润及损耗构成。市场批发价格受每日到货量影响较大,摊位费、人工费、利润和损耗则相对稳定。
从地产蔬菜价格主要构成分析看,据苏州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测算,蔬菜种植成本中种子成本约10万元,农药和肥料成本20万元,农具成本2万元,分别占总成本支出4.7%、9.4%和0.94%。人工方面,一般雇佣60岁以上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再加上其他成
本支出共180万元,占总成本支出的84.9%。
以黄瓜为例,每亩大棚租金1300元,种子成本150元,肥料600元,农药200元,人工2200元,总计成本支出4450元,黄瓜销售总额5000元,利润额为每亩550元,利润率为11%。
根据对批零差价主要构成分析,目前本地市场菜农价低利薄,市场上很多“贵族”蔬菜往往出自“寒门”,零售环节的价格是地头收购价的4到6倍。夏季零售市场青菜均价为每斤4到5元左右,南环桥市场批发商销售给零售商是每斤0.8元。御亭现代农业产业园夏季青菜成本价在每斤1.2元,批发给机关、学校在每斤2.5元,供给园区邻里中心的价格在每斤3.2元(增加包装费),邻里中心对外销售在每斤5元。蔬菜地头收购价普遍较低,菜农利润是整个销售环节中最微薄的。
零售加成繁多,蔬菜在批发商收购后,通过长途运输至各大批发市场,加上运输车辆的油费、人工费、车辆的折旧费用、冷藏费等,价格顺着产业链推高。零售商到批发市场进行蔬菜批发,加上市场停车费、车辆油费、零售摊位的租金、包装费、人工费以及天气等储存条件限制造成的部分损耗等,价格就会翻几倍。以调查的部分农贸市场为例,零售摊位目前青菜进价每斤1.15元,零售价每斤3.5元;白菜进价每斤1.25元,零售价每斤2元;包菜进价每斤0.9元,零售价每斤2元;黄瓜进价每斤1.25元,零售价每斤3元。批零差价中,主要包括摊位租金约每月800元、车的油钱、水电费及利润等。
除了成本,蔬菜市场供应量、需求之间的博弈,是今年推高菜价的重要诱因。今夏长达40天的伏天高温,造成供应量下降、需求量上升突出,今年7月19日入伏第三天,南环桥市场蔬菜供应量仅有1900吨,比入伏前减少了200吨左右,影响显著。
如何让市民的“菜篮子”更轻开展产销对接,鼓励发展互联网经营
“每天手机上下单,新鲜蔬菜就能送到家门口”,家住园区的林女士现在买菜基本上通过手机,既新鲜方便,价格也蛮实惠。据市价格监测中心调查,生鲜销售+互联网已成为市场发展新趋势。食行生鲜等电商平台凭借全程冷链、智能化存储等优势,进入本地居民小区,影响了蔬菜市场价格。
据调查,食行生鲜采用直接把菜从基地运输到小区的新型运营模式,节省流通成本。随着入驻小区和消费人群的扩大,规模效应显现,在蔬菜价格上产生明显的竞争优势。在投递后跟踪反馈人性化,会通过短信提醒客户在几号柜中,方便提取。然而调查显示,目前生鲜电商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产品保质期短、运输保存不易、消费者习惯多变、物流配送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提高产业链的整合能力是关键。
如何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轻松?市物价部门建议,要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农贸市场应尽量减少收费项目,减轻摊贩成本负担,同时为农产品搭建更多销售平台,开展绿色蔬菜的产销对接。坚持涉农产品的补贴优惠政策,让菜农真正享受到切实实惠。完善合理有效的蔬菜保险,制定针对作物生长或产量的单独保险项目,减轻基地成本投入。扶持本地大型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建设,激励本地农产品生产。
要进一步鼓励发展互联网经营新模式,相关部门针对生鲜电商企业,鼓励反向定制农业,提前与农产品基地合作,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价格低廉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