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戬)基层工作中什么最难?绝大多数基层干部首选集体土地房屋拆迁。但是24日上午,这项“基层第一难”工作在东渚老镇改造东新村前头街地块项目部里迎刃而解,不到3个小时就和10户被拆迁对象顺利签约,创下了高新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最高效率。这项新纪录的背后,是高新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模式“三公开”的突破。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面貌,加快老镇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改善老镇人居环境,拓宽“区镇合一”区域发展空间,东渚镇人民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老(旧)镇(棚户区)改造。今年5月,东渚老镇改造征收拆迁工作启动,根据规划,东新村前头街11户村民的宅基地位于老镇改造范围之内,其房屋需要拆迁。高新区以此为试点,首次尝试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公开政策、公开评估结果、公开签约”模式。
龙惠社区党委书记钱奔告诉记者,以往的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采取的是“一对一”模式,基层干部挨家挨户地和被拆迁对象交流沟通,评估结果只有双方知道,签约也单独进行,“虽然拆迁工作都是按照政策进行的,但由于流程不够透明,以致被拆迁对象误以为基层干部可以左右评估、补偿结果,进而讨价还价,有时还会陷入‘拉锯’的僵局。”据悉,钱奔以往和被拆迁对象沟通,至少需要六七个小时,最长的近12个小时。
此次前头街开始拆迁工作后,严格按照“三公开”的模式开展,基层干部除了挨家挨户宣传,还将拆迁政策全部公布上墙;第三方评估公司根据政策精确评估,尽可能维护被拆迁对象的合法权益;在此基础上,24日和11户被拆迁对象集体公开签约。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部的一面墙上贴着各种拆迁政策,另一面墙上贴着一张表格,每一户的补偿金额一目了然。上午8时40分,第一户签约;8时58分,第二户签约;9时31分,第三户签约……到上午11时24分,11户中有10户签约,下午2点左右,最后一户签约。
低保对象张惠良因为患病右手行动不便,用左手在协议上签了名。张惠良表示,他对评估补偿结果感到满意,“因为全部公开,里面不可能存在暗箱操作。”
高新区动迁办负责人表示,东渚镇集中签约的成功做法,今后将会在全区更大范围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