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嘉言 摄影 张健)配纸、上纸、上墨、晾干……经过一系列工序,一张拓有“娄门”两个大字的拓印作品在工匠的手中诞生了。日前,寻找到失踪了13年的“娄门”老石碑后,现任“主人”严命刚邀请文庙碑刻博物馆的温师傅为石碑制作了拓印作品。
“娄门”石碑是娄门城门上的一块门额石,长一点零八米,宽零点四八米,厚零点一六米,金山花岗石材质,重约两百千克,上有繁体“娄门”二字,右上角能够辨认出“民国卅七年”的字样。它不但是娄门城墙、城楼的印记,也是娄门外大街的标志。严命刚考虑到石碑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在制作文史资料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因此特地请人将石碑制作出拓印作品。“一来,是为我想要着手筹建的娄门外大街史料信息库增加素材;二来,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知晓老石碑的存在,让这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老石碑更好地保存下去。”严命刚说。
据严命刚介绍,1958年为拓宽城内外交通,城门被拆除,这块石碑也随之失踪。2003年和2009年两度出现,又两度失踪。他为了找寻石碑,去过包括横泾的旧木市场,通安、浒关等很多旧货市场、旧石材市场,最终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找到了石碑。现在石碑找到了,“但我还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让石碑‘回家’,再次回到娄门城墙上。另外,希望在娄门外大街旧址立一块石碑,延续老娄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