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标准答案可参考,没有经典模式可借鉴,家长所能做的,无非就是 边学边用,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这样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家孩子的办法。
近日,全国妇联、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把为人父母当成一门学问来做。
事实上,现实生活里,这样的重要性又何须提醒。爱孩子,这本是人的天性。在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之后,为人父母者,除了尽力让孩子衣食无忧、身体健康之外,成长过程中,升学的压力,青春期的烦恼,就业的选择……有太多的困惑让今天的父母们手足无措。
尽管生活中不乏那么多成功的案例:“虎妈”“狼爸”强悍严苛,孩子进了名校;“猫爸”温和开明,女儿一样考进哈佛……不同模式的“爸妈标兵”,哪个更适合我们学习?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最适合我们的孩子?又或者,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从根本上就是我们错了?我们又该如何协调学习与成长的关系?
难怪有人因此感叹,做好父母,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为此,甚至有教育专家建议说,做父母的要考“上岗执照”。但事实也证明,一纸“上岗执照”
只能证明家长的学习经历,教育孩子的过程,却是家长与孩子共同经历的漫长过程。在从“当了爸妈”到“当好爸妈”的过程中,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状况措手不及,没有标准答案可参考,没有经典模式可借鉴,家长所能做的,无非就是边学边用,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这样才能摸索出适合自家孩子的办法。
做好这门学问,当然要从自身做起,“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些话均说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说白了,只有家长自己做好了,自己有规范的言行、良好的素养,才能给孩子以好的影响,树立好的榜样,才会使我们的“家教”收到理想的效果,才会有益于孩子健康地成长、成才。
这门学问太深奥,还需要职能部门多参与。如何把家庭教育的理念传递到更多家庭?如何让现有的“网上家长学校”与家长更多互动?说到底,把规划落到实处,让更多家长成为孩子喜欢的好父母,这不仅是所有“父亲母亲”的共同追求,也当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期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