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法是最直观的普法教育。“环境官司”多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恰好说明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面对身边的环境污染,传统的做法通常是举报、上访,但如今在苏州,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法律武器,打上了“环境官司”。据姑苏法院通报,今年1月至10月,该院新收环境保护类案件51件,比去年全年收案数增加1.2倍,其中新收环保刑事案件32件、民事案件12件、行政案件7件,比2014年度分别增长1.6倍、1倍和0.4倍,应当说,这是一种乐见的好现象、好势头。
自从新《环保法》实施以来,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执法力度明显增强,查封扣押、停产限产、按日连续处罚、司法联动等“杀手锏”纷纷祭出,“污染入刑”变成了一道真正的高压线,只要有人胆敢触碰,就难以逃脱惩罚。苏州市环保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13.5万人次,实地检查企业5.9万厂次,执行停产限产的案件为77件,执行按日连续处罚的案件为111件,移交移送公安的案件为46件,对非法排污行为处罚金额超过1亿元,达到史上最高水平。长期以来“环境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
以案说法是最直观的普法教育。前天,姑苏法院通报的三起典型的“环境官司”——生活垃圾回填用地,造成损失逾千万元;阻碍法院司法鉴定,开发商赔偿噪声污染损失;环评审批行为依据不足,自行撤销后也可确认违法。这些案例都是生动的现实教材,告诉社会公众,面对环境保护领域的侵权行为,环境保护的法律武器可以为大家撑腰!
正如中央环保督察组指出的那样,苏州的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改善压力仍然较大。因此,苏州的“环境官司”多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恰好说明广大市民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维权意识越来越强,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苏州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吴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