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试点新型缓释肥,增产省工用肥少■明年将继续优化方案,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一次性施肥
新型缓释肥有哪些优点?
增产 在昆山市的试点中,常规施肥区亩产585.9公斤,缓释肥施肥区亩产651.9公斤。常熟市和太仓市试验示范结果均表现出了相同趋势。
省工 插秧后只要施一次基肥,水稻整个生长周期中无需再追肥,节省人工。
用肥少 以常规施肥为例,每亩需用纯氮20公斤,缓释肥只需纯氮12公斤。
更环保 缓释肥草酰胺微溶于水,养分不易流失,可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避免农田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苏报讯(记者 顾玲)插秧后只要施一次基肥,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养分,在水稻整个生长周期里“一劳永逸”。今年水稻种植期间,我市在昆山市、太仓市、常熟市三地试点新型缓释肥,11月初由苏州市农委、农科院、科技局专家现场实割实测。昨天,相关试验数据报告出炉:缓释肥试验田块亩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田块,同时可以节省人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
昆山试验示范区位于花桥天福万顷良田,试验面积共50亩,设置了不施氮肥区、常规施肥区、缓释肥施肥区3个施肥区。实产结果显示,不施氮肥区亩产最低,为501.7公斤,常规施肥区亩产585.9公斤,缓释肥施肥区亩产最高,为651.9公斤。常熟市和太仓市试验示范结果均表现出了相同趋势。试验表明,缓释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具有用量少、节约人力等显著优势。以常规施肥为例,每亩需用纯氮20公斤,缓释肥只需纯氮12公斤,且基肥一次性施用即可满足水稻作物全生育期的养分需求。根据分析测算,以草酰胺为载体实现水稻一次性施肥,每亩可减少人工成本30元-40元。同时,缓释肥草酰胺微溶于水,养分不易流失,可大大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当前水稻生产一般采用的是“基肥+追肥”的方式,即将全部的磷、钾肥、腐熟的农家肥和部分氮肥做基肥,大部分氮肥在水稻生育期中期追施。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留守劳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用工成本大幅上升。此外,长期以来水稻种植中的过量施肥容易对水环境造成影响,农田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随着农业用工成本的上升与适度规模农业的发展,为适应苏州当前的水稻生产管理模式,减少施肥用工量以及降低肥料向水体环境流失的风险,我市开展水稻绿色机械化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项目,研究草酰胺的施用对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径流、淋洗等)、减少氨挥发损失等方面的影响,明确在水稻稳产或增产的前提下,通过草酰胺的利用减少氮肥投入量,实现节本、增效、减排的目的。
据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明年项目将结合测土配方,优化肥料成分,形成草酰胺多元素配方肥,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一次性施肥,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他们会继续监测氮素径流、淋溶、氨挥发、氧化亚氮等的损失,定量比较草酰胺一次性施肥与常规多次施肥,明确草酰胺具有的生态环境效应,并通过示范让农户看到切实效果,激发农户试用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