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庭中,妈妈一般比爸爸承担了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为了孩子,妈妈们可谓操碎了心。长期与熊孩子们斗智斗勇,面对孩子的各种顽皮、拖拉、不听话,妈妈们难免忍不住要“火山爆发”,疯狂“咆哮”一番。然而这种“咆哮”只能让孩子暂时听话,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还会在无形中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那么,“咆哮妈妈”们到底该怎样管理自己的情绪呢?
现象
“咆哮妈妈”为数不少
“宝宝,别玩了,快来洗澡!”两分钟过去了,没有任何动静。“快一点,叫你洗澡有没有听见?快来!”三分钟过去了,孩子还是不来。“你是不是没长耳朵,怎么每次都要这样三催四请,究竟还要我喊多少遍?水都冷掉了,再不来你就在冷水里洗吧!”此时,妈妈的声音已经提高了几个八度,音量也放大了不少……
这样的场景是否有点熟悉?相信这能引起不少妈妈的共鸣。自从有了“娃”,“吼叫”成了很多妈妈的一项新技能,“咆哮”成了妈妈们教育孩子的武器。
“做事情磨磨蹭蹭,做作业三心二意,粗枝大叶,怎么说也定不下心来,每次都要我坐在边上监督着才好一点,真是被她气死了!”方女士自从女儿上了一年级以后,吼叫就成了她的常态,每天晚上总要吼上两嗓子,因为女儿写作业习惯不好,做题的时候不按照顺序来,东做一题西做一题,做错了还用左手拿橡皮擦,“关于这个用橡皮的问题,我已经跟她强调过无数遍,跟她说左手拿橡皮是擦不干净的,就是不听,真的要被她气死的!”方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大了,却越来越不听话了,不像小时候那么乖巧了,不用点非常手段真的管不住。
市民王女士和方女士一样,时常忍不住对着孩子吼,“我家蛋蛋午觉不好好睡,总在床上翻来翻去,不停地折腾,那次我陪他睡午觉,因为太累,就先睡着了,可就当我刚睡着的时候,臭小子居然在我脸上用力地舔了一口,我顿时就吓醒了,摸摸我脸上一脸的口水,我的怒气再也忍不住了,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直接把孩子给吓哭了。”王女士告诉记者,看着一脸委屈的孩子,她当时就后悔了,“事后想想,不就是孩子不想睡觉嘛,也不是什么大事,是我情绪没控制好,觉得有点对不起孩子。”
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妈妈,基本上所有的妈妈都表示,曾经对孩子吼叫过,甚至有些妈妈还经常对着孩子吼,在我们的周围,“咆哮妈妈”不在少数,“咆哮”教育普遍存在。而妈妈们发怒的原因不外乎孩子不听话、做错事、学习不好等。
分析
多重压力催生“咆哮妈妈”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家庭中,妈妈们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职责,爸爸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有少数爸爸甚至做起了“甩手掌柜”,因此,妈妈们常常需要承受独立育儿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不听话、频繁犯错,“踩过线”超出了妈妈的心理承受范围,妈妈们就会情绪爆发,通过咆哮来宣泄压力。
梁丰高级中学心理老师俞雷认为,现在很多妈妈变成“咆哮妈妈”肯定不是妈妈的本意,“首先,从生理上解释,女性和男性相比,相对更加感性,情绪更易失控,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一般爱咆哮的妈妈比较多了。”俞雷认为,现在的女性一般都要承受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职场上,妈妈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拼命工作,有时候工作上碰到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又不敢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表现,只能压抑着自己,一旦回到家,情绪很容易就流露出来。还有,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此时也很容易情绪失控。
建议
妈妈要学会管理自己情绪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家长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变成和你一样的人。所以,当你对孩子咆哮的时候,孩子也就学会了咆哮。“学会咆哮以后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心理状态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首先没有人愿意和喜欢咆哮的人交往,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孤单,其次咆哮以后的情绪失控轻则失态重则会害人害己,最后不会管理自己情绪的人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充满着危险。”俞雷告诉记者,经常承受妈妈“咆哮”的孩子也容易性格扭曲,会变得胆小、恐惧、懦弱,这样的孩子会失去自信,对成长非常不利。
此外,妈妈经常咆哮,也有些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孩子会对此自动免疫。孩子小的时候,也许会对妈妈的咆哮有所畏惧,变得听话,但是,时间久了,当咆哮变得越来越普遍,妈妈们可能会发现,就算自己再怎么歇斯底里地喊叫都对孩子起不到什么作用,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再想对孩子进行管教就会变得非常困难。
对于“咆哮妈妈”现象,俞雷认为,妈妈们压力大,可以理解,但是妈妈们作为成年人,作为孩子的榜样,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不光是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更是为了整个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俞雷建议,当妈妈怒气上来的时候可以这样试试看:培养自己对情绪的觉察力,意识到自己很愤怒时迅速撤离当前环境,通过转移自己注意力的方法和孩子先隔离,隔离后自己做三个深呼吸平静一下,再换个角度想想这个问题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记得凡事至少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当然,也可以让孩子做监督员监督妈妈的坏脾气,如果妈妈失控也要自觉接受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