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鼎 通讯员 邵金祥皇甫秋瑜)11月28日,一封来自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信使古里镇高长村清水江陆保兴一家心潮澎湃。“我是你们的儿子建良……”75岁的陆保兴和74岁的陶凤连还没听外甥读完,就哭了:十年前走失的儿子来信了?他说自己就在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精神病福利中心?他的状况还好吗?
在陆家两老的记忆里,大儿子陆建良是2007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初五那天穿着大棉袄、棉裤,骑着自行车负气离家时的模样。那个有点自闭、不善交流、因吃药而智力受损的大儿子因挨了父亲的几句骂负气出走十年未归。一家人开始了漫漫寻亲路,派出所报案、失踪登记、上网寻亲、张贴海报,找遍常熟,寻至张家港……其间断断续续地接到疑似的信息找去却失望而归,也零零星星地传来他去世的“消息”。但是,在陆家人心底,总觉得陆建良还在。
12月1日,陶凤连带着对儿子的思念,和小儿子陆瑞刚以及弟弟、弟媳陶进保夫妇早早等候在高长村村委会门口。村委会副主任张明要开车带他们去苏州认亲。
父亲陆保兴因中风无法前去,但反复叮嘱家人:如果真是儿子建良,可一定要接回家!
上午九点三十分,不到40分钟的车程,陆家母子走进了位于苏州相城区的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大门。他们捏着信一路打听,飞奔到精神二科三病区询问工作人员。“吴子峰,你家人来啦!”护士们带着他们口中的“吴子峰”走进了接待室。建良!”“陆家人一眼就认了出来,声泪俱下。眼前的建良豆大的眼泪簌簌滚落,妈!”他双手“颤动得厉害,吐字不清,泪流满面,老母亲边哭边不停帮儿子擦拭脸庞。2007年陆建良正好40岁,离家后迷了路,心智不健全又有交流障碍的他慌了神,扔了自行车开始流浪。是年3月,走失的陆建良由群众护送到苏州救助站,由于他精神呆滞、无法交流、有时还有过激反应,他被安排在苏州社会福利院接受治疗和照顾至今。这期间他被取名“吴子峰”。陆建良的心底是一直想回家的,但他不识字只懂常熟方言加上本身的沟通障碍,使他无法与人沟通,有
苦说不出,精神状况时好时坏。
不幸中的万幸,命运的转折点出现了!刚刚转到这个病区的年轻护士周芳,正是常熟沙家浜人。她在无意间听到了“吴子峰”口中零星冒出的常熟方言。周芳开始耐心地照顾他,跟他说话,他听到亲切的常熟方言,也乐意与她接触交流。在他状态好的时候,周芳询问起他的曾经,拼凑出关键信息:姓名和住址。于是,遵照陆建良的心意,福利院工作人员代他写了那封信寄到高长村村委,经由村委转送到了陆家。
陆家人听了来龙去脉,向福利院工作人员们连连道谢。据悉,按照规定,将陆建良接回家还需要办理一系列手续。在高长村村委会和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帮陆家人办好了相关手续,在认亲当天就将走失近10年的陆建良接回常熟家中,一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