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3年起,他的所有选民证全部收藏着
1
商报讯(记者管有明 通讯员唐俭文/摄)昨天,胥江街道泰南社区的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人员来到72岁老人周寿琪家发放选民证,这也是他收到的第十六张选民证。从1953年第一届人大选举开始,这些选民证他都保存完好,“我拥有的这套选民证,见证了历史。”
“这是我参加新中国第一次普选时的选民证,我那时才十九岁,正在松江实习。”过了半个多世纪,这张选民证虽然有些泛黄,但完好无缺。纸张只有巴掌大小,用繁体字印刷。上方印着松江县选举委员会发,并盖四角红章,签发日期为1953年11月28日。周老伯解释:“当时松江县还属于江苏省,我当时从学校来到松江进行实习。”他时年19岁,符合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条件,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选举结束后,他留下这个历史的见证,也开始收藏选民证。他的选民证上的年序分别是:1953、1956、1958、1961、1963、1978、1980、1984、1987、1990、1992、1997、2002、2007、2012年。由此可见,间隔的年限是不一的,它因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不同而异,短的间隔2年,一般间隔3~5年,间隔最长的是1963~1978年,长达15年之久。
周老伯不仅收集选民证,还透过选民证找出了“历史”。“它见证了新中国的经济史、文字史和印章史。”周老伯说,从选民证的纸张可以看出,上世纪10张选民证,先后用的是粗宣纸(1953)、毛边纸(1956)、招贴纸(1978)、有光纸(1980~1997),最差的是1961年用的黄草纸。本世纪发的3张选民证用的都是60、70克白纸。“它既反映了社会的经济状况,也反映了造纸工业的发展史。”周老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