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讯(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旨在“传承非遗文化,帮助失地妇女提升自身素质”的常熟市第二届公益微创投支持项目——“巧媳妇织新图,“常熟花边”非遗传承”,近日在碧溪新区泗湖社区的碧溪巧媳妇手工活动中心正式启动,民盟“常熟花边”传习基地负责人谢燕月在现场手把手教碧溪新区部分失地妇女、新市民和中小学生们基本的“常熟花边”针法和小饰品。
碧溪新区由原来的碧溪、浒浦、吴市、东张四个乡镇合并而成,常住人口10.4万人,外来人口5.5万人,下辖23个行政村,6个集镇居民委员会。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配合常熟沿江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该区动迁安置失地农民70410人,其中,劳动年龄段失地农民32569人,女性15874人。“常熟花边”作为当时一段时期一项重要的家庭手工副业,碧溪境内各村巷的许多妇女会做花边,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自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年轻妇女不再学做花边,这一工艺逐渐失传。碧溪新区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聂加敏告诉记者,碧溪巧媳妇手工活动中心于去年成立,目的是将失地妇女凝聚到一起来,更好融入社会,增进交流,发挥自身特长,同时提高花边制作技能,弘扬本土文化,自觉传承非遗项目。
在当天学做花边的现场,来了30多位当地妇女儿童,在听完谢燕月讲解了“常熟花边”的发展历程和濒临灭绝的原因之后,大家迫不及待地跟着谢燕月学做起简单的“常熟花边”小饰品。一部分中年妇女毕竟有点基础,很快就上手做了起来。今年60岁的失地农民夏国芳听说中心有老师来教做花边,就把孙子孙女都带来过来学花边。她说:“我至少有25年不做花边了,但是,基本针法还记得的。今天我们跟谢老师学做的这个小饰品小孩子们都喜欢。”现场一些中年妇女做得比较欢,一边做一边聊起小时候的故事。她们说:“还是小时候在家里看妈妈做过花边,今天来学做花边,让我们又回到了童年的欢乐时光。”
据悉,该项目为期半年,以让失地妇女掌握“常熟花边”技艺为主要目的,谢燕月还将走进碧溪新区的中小学校园传承常熟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