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无倦——文人与竹”特展常熟博物馆开幕
苏报讯(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距今2200年前的12枚竹简日前现身常熟博物馆,与其一起展示的还有不少与竹相关的书、画、瓷器、竹刻等作品……“竹无倦——文人与竹”特展日前在常熟博物馆开幕,省内30多家博物馆代表、海峡两岸的相关收藏界人士出席开幕仪式。据了解,以竹为题材的常熟花边互动教学等2016年江苏省社教专委会社教示范案例观摩活动同时举行。
常熟博物馆馆长朱晞告诉记者,“竹无倦——文人与竹”特展是今年常熟博物馆重点打造的跨年大展,特展汇集了常熟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常熟无倦居、台湾罐子书屋等众多竹主题的文物精品100多件,现场精心营造出闲适风雅的文化氛围。展览分“有物曰竹”“居有竹”“文人与竹”三个部分,从竹子的类别、竹与人们的生活、竹子与文人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阐述中华竹文化。
在现场记者看到,展示出来的刻竹折扇、竹印章、竹笔筒及木质、瓷质、紫砂、牙雕仿竹器物无不巧夺天工、素洁高雅,传递出竹子在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尤其是从甘肃简牍博物馆借展的一组12枚秦简尤为珍贵,是国家一级文物。这组秦简是1986年6月自甘肃省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共有461枚。现场展示的竹简长27.5厘米、宽0.7厘米、厚0.2厘米,两端及中部编绳共三道,文字上下两栏,编绳虽已朽蚀,但有丝织物痕迹,每简容字25-43个不等。竹简上栏内容为《禹须臾行日》,详细排列了一月之中每日旦、日中、昏、中夜四个时段中宜于出行的方向;下栏内容为《吏篇》,简文罗列了从子至亥十二日中旦(平旦)、安(晏食)、昼、夕等四个时段求见长官的不同结果,便于下级官吏选择求见上司的时机。朱晞说,这些天水放马滩秦简对于了解秦代术数文化及民间习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常熟博物馆同时开展的2016年江苏省社教专委会社教示范案例观摩活动包括竹影婆娑——常熟花边制作体验、文人写竹体验和“竹与花”日式竹篮花道现场展演观摩三项内容。“竹影婆娑——常熟花边制作体验”将省级非遗项目常熟花边与“竹无倦”特展巧妙结合,引导普通观众在短时间内掌握常熟花边的基础技法,并完成一方绣有翠竹图案的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