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正是秋收季节,有人欢喜有人忧。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眉宇间,而忧愁却写在司机的脸上。
乡村公路——
时常可见“黄金甲”
从市区驱车出来,记者看到,昔日平坦干净的马路都被金灿灿的稻谷占据了,使路面变得异常狭窄。记者来到北环路段,公路被一些村民“霸占”了近一半的路面晾晒稻谷,为防止过往车辆碾压,村民们用石头、木棍作为“警示”标志将稻谷圈起,左一排、右一垄,就像大小分割不同的稻田。晒粮的村民只顾着低头忙碌,对身边来往飞驰的车辆不闻不问,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全。在后塍塍东路同样的场景再次出现,在公路一侧,有村民正在晾晒自家的稻谷。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车就特别不好开!”家在塘桥的钱女士抱怨说。钱女士每天驾车来市区上班,要经过一些乡村公路,晒粮占道让她很无奈。“这些公路本来就不宽,一旦晒上粮食,车很难顺利通行,路面的谷粒很容易造成车轮打滑,影响行车安全。”钱女士说。
在采访过程中,也能看到一些险象环生的画面。在部分镇村公路采访时,许多司机看到路上有打场晒粮的村民时,不得不减速行驶。为了防止车辆碾压到粮食,过往车辆“扭曲”着躲避村民用石块、木头等设置的障碍物,还要注意行人。看到车辆经过这些路段的险情,记者也出了一身冷汗。
“开车时不知道路面上会发生什么情况,有时候这些村民在晒粮时还会带上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意识不到马路上的危险,横穿马路,我们一旦反应不及,很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夜间行驶在这些路段,更要加倍小心,因为有些老百姓晒完粮食以后,围堵在粮食周边的石头、木棍等障碍物没有清理干净,如果不小心撞上去,那就危险了。”司机王先生介绍说。
晒场消失——
村民无奈占路晒粮
“你们知道公路上不能晒农作物吗?”采访中,记者询问几位正在公路上晒稻谷的村民。“我们也不想这样晒,可是不晒在路上能晒在哪儿呢?”一位妇女回答。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每个生产队都有大晒场,后来分田到户,集体的大晒场也被恢复成耕地,而且村里现在也没有专门的晒场,收割的农作物如果不及时晾晒,根本无法回仓储存。
在以往,晒场是村民们晒粮的“主阵地”,收获季节里,村民们将小麦、稻谷等庄稼收割后,在晒场上进行脱粒、晾晒。白天一起劳作,夜晚乘凉。当有送电影、送戏下乡时,晒场就是村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晒场草垛上的童年,是很多人抹不去的记忆。
那么,能不能每家农户自己建个小晒场呢?对于晒场,很多村民都有自己的一笔账算。60多岁的村民陈师傅说,在农村,晒场只是每年收获季节后短期内的需要,其他时间都被闲置着,许多村民不舍得土地闲置,都把晒场改成菜地,充分利用起来,“如果用作晒场,每年的使用时间也就那么几天,算经济账明显不划算。”陈师傅说。
调查发现,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村民承包的土地较多,自家没有晒场;二是公路离家近,方便;三是公路路面宽敞,路面温度高,粮食晾晒干得快,这是村民把公路当成打场晒粮的“理想场所”的主要原因。
对于公路打场晒粮一事,村委会的态度如何呢?一名村干部介绍说,每年一到收获季节,他们都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呼吁村民不要将粮食晒到主干公路上,对在乡村公路上晒粮的村民,要求他们在路的一侧晒粮,且不要超过路面的三分之一,同时架起警示标志。
公路部门也年年开展打场晒粮专项整治行动,执法人员耐心地向村民讲解公路晒粮给行车安全带来的隐患,劝说村民将粮食搬走,制止和纠正这种违法行为,但是这种情况仍时有发生。
解决办法——
粮食烘干机帮大忙
“每逢水稻收割季节,晒粮问题成了种粮大户的一个心病。一是附近找不到大的晒场,要花很多人力将稻谷转运到很远的晒场或者公路上翻晒,交通管理部门又不允许在主干道路上晒谷;二是缺少人手,遇到天气下雨时不能及时收拢覆盖翻晒的稻谷;三是水稻收割时,经常遇阴雨连绵,成熟的稻谷要么收回家里霉烂,要么在田里发芽,稻农损失惨重。”市沙洲中心粮库主任王东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彻底解决种粮大户和农民晒粮难题,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激励下,2013年,粮库投入2000万元配置了12台装机总容量为360吨的蒸汽粮食烘干机,一天可烘干粮食千余吨,基本上能够满足锦丰片区种粮大户稻谷烘干的需要,解决了长期困扰锦丰片区因连续阴雨而导致的稻谷霉烂问题。另外,为了减少农户排队时间,粮食部门采取两次烘干的方式,在烘干过程中,谷粒之间相互磨擦,去除谷粒表面的芒、茸毛等,由除尘机排出机外,能够提高烘干后的谷物的清洁度和质量,提高米质。
“以前自己晒谷烦死人,要半个多月才能全部晒干,搬来搬去好辛苦,一天到晚就担心下雨,要是遇上阴雨连绵,稻谷霉烂,自己一年的辛苦就会全部白费;现在好了,不用再担心晒粮了,我与市沙洲中心粮库联系好了,收回的稻谷找车子运到粮库,几十吨稻谷用烘干机几个小时就烘好了,省力、省时又增加收入,好划算。”谈起今年的晒粮和卖粮,南丰镇种粮大户何桂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目前,我市粮食低温烘干能力已达3640吨,其中民营烘干点占大头,烘干能力达2910吨。今年秋粮收购以来,仅国有粮食收购库点的39台粮食烘干机就烘干水稻3万多吨。由于民营烘干点的烘干技术把控能力相对较弱,加上设施少配套,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坏粮事故。对此,市粮食收储企业加大对粮食烘干企业的技术指导,做到边收边烘,待烘稻谷粮堆高度不要太高,堆放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待烘稻谷发热‘沤黄’,造成品质严重下降,影响出售。同时,要控制烘干温度,不得超过55℃,防止稻谷爆腰、黄粒。同时,收储企业要加强对烘干粮的质量检验。”市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说,粮食烘干机的落户,将逐步改变我市农民晒谷靠天、多雨季节稻谷发霉的落后状况,有利于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力推进我市水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和规模化快速发展。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说:“我市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显不足,如面对连续阴雨天气,粮食晒场、烘干设备还一时难以满足农户需求,明年将加快推进标准化农机场库、镇级农机维修中心和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