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荔
推荐人:王作良 保税区(金港镇)中南社区工作人员
推荐语:她热爱集体,乐于奉献,12年来在社区保洁员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怕脏和累,任劳任怨,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每当走进保税区(金港镇)中南社区,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名身穿橘红色马甲的保洁员,她不是在打扫路面,就是在捡拾垃圾;不是在擦拭垃圾桶,就是在冲刷公厕……她就是今年69岁的社区保洁员朱桂英,12年如一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始终默默奉献在社区保洁员的岗位上,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社区美容师”。
“不管活有多脏多累,总得有人干”
12月8日,记者在中南社区见到朱桂英时,她正拿着扫帚和簸箕,弯着腰,将垃圾清扫入桶。“小区里每天来往的人多,垃圾自然不少,要打扫干净,得多走几个来回才行。”朱桂英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居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不少,但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并不能避免,必须得靠多走、多看、多扫,才能时刻保持整洁的卫生环境。
2004年秋,一向闲不住的朱桂英成为了中南社区的保洁员,当时主要负责小区“老八幢”周围所有主干道及绿化带内垃圾的清扫和捡拾工作,按照要求,必须每天对主干道清扫两次,并确保全天候保洁。面对任务重、要求高的社区保洁工作,朱桂英不计报酬,一手揽下,“社区相信我,才把这份任务交给我,我可不能让大家失望。”性格直爽的朱桂英拍着胸脯承诺。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凌晨两三点,朱桂英便起床出去干活了。清扫路面垃圾,捡拾绿化带里的空瓶、废纸……一直忙到早晨七八点,朱桂英才能稍微停下来歇会。一到秋天,落叶满地,朱桂英的清扫工作也迎来了“挑战”,尤其遇上大风下雨天,更是忙碌繁重。一次大雨过后,在用铁铲清理落叶时,朱桂英因用劲过度,竟不小心闪了腰,在家休息了一个月才勉强恢复。邻居见了,都劝她:“这活又脏又辛苦,干脆别干了。”但是朱桂英不以为然:“已经习惯了,不管活有多脏多累,总得有人干啊!”
“垃圾桶是小区‘门面’,脏了就得擦”
2014年,中南社区创新环卫管理模式,引入专业保洁公司,负责运营社区的环境管理工作。当时,保洁公司负责人第一时间上门找到朱桂英,“大家都反映你对保洁工作认真负责,把活交给你,我们放心。”尽管子女们百般阻挠,希望母亲在家享清福,但朱桂英觉得自己身体还行,一口答应了下来。
根据岗位分工,朱桂英负责中南社区17个垃圾房、45只垃圾桶以及2处公厕的卫生保洁工作。为了使自己的包干区看上去整洁干净,每天,朱桂英都要带着塑料桶、刷子和抹布在小区里转悠,一只只地将垃圾桶擦洗干净,将垃圾房上的玻璃擦得光洁如新。周围居民见她做事如此认真细致,便问她:“朱奶奶,垃圾桶反正是要放垃圾的,何必擦得这么干净?”朱桂英乐呵呵地答道:“这个垃圾桶看似普通,却也是小区的‘门面’,脏了就得擦干净嘛。”
小区里的居民大多素质良好,但不乏也有人“不拘小节”。小区的几个垃圾桶外面,经常会看到随意扔弃的各种垃圾,尤其到了夏天,像剩菜剩饭、西瓜皮、塑料袋等都经常可见。显而易见,有些人为了图方便,将垃圾随便一扔了事,却往往撒了一地,不仅让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还会引来蚊虫,滋生细菌。每当这个时候,朱桂英总是仔仔细细一处一处收拾打扫,没有任何怨言。天热时,包干区一圈转下来,她往往累得满头大汗。
“能为集体减少开支,我多跑几趟不算啥”
朱桂英负责打扫的2处公厕,是中南社区居民最为熟悉的,每次走进这里,里面都是干干净净,毫无异味,这还得归功于朱桂英。
众所周知,打扫厕所又脏又臭,要干好这活儿可没那么简单。起初,朱桂英也没能立即适应,会经常不由自主地觉得恶心,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下。女儿见状,多次奉劝母亲把这活辞了。但朱桂英却反过来劝说女儿:“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去做环卫工作,那小区卫生哪能变好?”
每天,朱桂英将2处公厕里里外外,特别是地面、墙壁都打扫、冲刷得干干净净。每次打扫过后,细心的她还会喷上自备的空气清新剂。当居民走进舒适洁净的公厕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夸上一句:“朱奶奶的保洁工作做得可真到位啊。”然而平时,在打扫过程中,朱桂英也经常会有尴尬的时候。特别是在打扫男厕所时,一旦发现有人,她便会耐心在外等候。后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便将打扫公厕的时间由原来每天吃完早饭后,改为早晨5点半,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影响居民用厕。
由于这2处公厕的建造时间已久,至今已有15年,仍旧采用传统的箱体挂墙式冲水法,无论是否有人用厕,只要水箱内的水一满,就会自动向水槽内冲水。朱桂英见了着实“心疼”:两处公厕4只水箱,长年日夜冲水,这些自来水白白流掉,实在太可惜了!为了节约用水,朱桂英想出了个法子:每天夜里9点多,她从家里走到公厕,将自来水控制阀一一关上,第二天一大早,再将控制阀全部打开。一来不影响居民使用,二来也能为社区省下不少开支。就这样,朱桂英坚持了近两年的时间,从未间断过。
采访时,朱桂英坦言,每天夜里起来关阀门确实不容易,尤其到了冬天,从被窝里钻出来出门,只觉得浑身特别冷。但一想到自己多跑几趟,长时间下来,就能为集体省下不少钱,她便认为值了,心里也觉得美滋滋的。好在,上个月,社区对公厕水箱进行了改造,朱桂英心里的“牵挂”也总算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