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当事人:“只需要一点小小勇气。”
本报记者李渊
今年12月7日,建设银行常熟分行员工钟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全国第6145位、全省第540位、苏州第119位、常熟第12位成功捐献者。昨日,她已经回到工作岗位,接受了常熟市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荣誉,她告诉记者:“捐献只需要一点小小的勇气。”
七次献血者加入骨髓库
钟倩是建设银行常熟分行的一名员工,她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业余生活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她尤其热衷公益。每次有献血活动,她都抢在前头,至今,她已经完成了7次义务献血,在她看来,合理的献血对于健康并无坏处,关键还能救他人于危难。
就是这样的一位献血志愿者,在接触到造血干细胞宣传时,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成了必然。2014年4月,常熟红十字会在常熟金融系统内开展初级护理员培训活动,培训完毕后,工作人员同时向包括钟倩在内的培训者作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动员宣传,钟倩当场就填写了志愿表格。
之后,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进行了血样采集。今年40岁的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就考虑自己的年龄,想趁着年轻,在符合捐献年龄内尽快加入。
一年就成功配型的“幸运儿”
今年8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钟倩忽然接到了常熟红十字会的电话,对方带着试探询问:“你是不是钟倩,你还记得当初加入骨髓库吗?”对于这样的突如其来的电话,钟倩有些恍惚,但也意识到了什么。对方在电话中继续说:“恭喜你,配型成功了。”钟倩告诉记者,她第一反应是“太幸运了。”
下班回家,她向家人说了这个信息,尽管长辈有所担心,但是他们还是全力支持她。钟倩说:我告诉他们“对方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年龄的男性,也是上有老下有小,我的这个举动能够挽救他的生命;而且捐献干细胞对于健康人来说,并无健康隐患。”
在得到家人支持后,钟倩开始了身体锻炼,她希望用最健康的状态去捐献,尽自己最大可能去挽救对方生命。
血液循环三次分离救命血
尽管八月份就确认了捐献,但是期间她还需要等待对方的治疗情况,等待对方入仓时机;同时她自身也需要通过高分辨配型以及健康体检。11月底,双方都通过检测,红十字会再次联系钟倩,告知她:对方即将进仓,请你确认捐献。钟倩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12月2日,钟倩启程前往南京某医院,接受动员剂注射,以便让自身血液中拥有足够的造血干细胞。经过5天9次动员剂注射,7日上午,钟倩接受最后的血液检查,合格后,一台分离机送进了钟倩的病房,她左右双臂分别联通机器,分离血液——经过5小时的分离,她的血液在机器中循环了三次,分离出252毫升“救命血”。
当天下午两点左右,苏州某医院血液科工作人员前往取血,并为她带来了患者的一封感谢信。这让钟倩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对方存在,她的爱人给她诵读了信函,钟倩热泪盈眶。
常熟已有2400人“入库”
经过半个月的休养,钟倩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她告诉记者,捐献当天她觉得有些手麻,之后便无更多症状,休养半个月后她通过了体检,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后,她决定回到工作岗位。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一个志愿者应该做的一切,“何况帮助他人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我们只需要一点小小勇气就可以了。”
昨日,常熟市红十字会、常熟市总工会、钟倩的工作单位及金融系统对她进行了表彰。常熟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顾丽华告诉记者,目前常熟全市共有2400多名志愿者报名参加血液采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光荣一员。2004年以来,常熟先后有王凤莲、闻波、袁雪峰、程洁、吴惠丰、徐龙栋、钟倩等12位同志成功捐献。这12名捐献者中有8名是共产党员,他们用真情挽救他人生命,对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