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初八、腊八节,也是小寒节气,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年关也更近了。爱生活的苏州人在这一天也有特别的讲究。
□苏报记者袁艺南方的小寒比大寒冷
吃膏滋、多运动、等花信
“小寒”指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到达极点。不过,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南方地区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一般都低于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如“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民谚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此外,民间有不少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如“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等。
小寒时节,三九天至,此时养生特别强调“养肾防寒”:要补血、补气、补阴、补阳。此时,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吃得差不多了,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后。除了饮食,民谚也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不过,专家建议,要根据天气情况和身体情况适当进行体育活动,锻炼前要查看空气质量是否适宜。
古代进入小寒节气后,人们有一种十分风雅的说法,此时开始吹“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指的是带有开花音讯的风。我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从小寒到谷雨的八个节气里,共有二十四候,每一候吹的风都会唤醒一种花。比如,从小寒开始算,一候吹开梅花,二候吹开山茶花,三候吹开水仙花。
老苏州腊八粥花样多
咸甜素荤不一而足
往年,小寒过后没几天就是“腊八”,今年这两天刚好重合。从先秦起,腊八节便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习俗。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苏州人对腊八节相当重视。每年腊八当天,西园寺等寺院都有“施粥”的风俗。僧人们准备好食材,提前一天两夜熬制好腊八粥,当天赠与市民、游客。昨天,姑苏区双塔街道锦帆路社区抢先为居民们送上了来自辖区报国寺的腊八粥。据社区有关人士介绍,这已是报国寺第三年为居民们送腊八粥了。
苏州人自家煮的腊八粥也很讲究,所需食材多达20种,“咸腊八”有白果、栗子、油煎豆腐、花生、萝卜、青菜、豇豆、黄豆、大米等;“甜腊八”里面则要加入莲子、蜜枣、胡桃仁、松子仁、芡实、栗子、枸杞之类。寺庙赠予的腊八粥是素食,叫“素腊八”。而“老苏州”还有“荤腊八”,食材主要包括咸肉、黄豆芽、芋艿、香肠、火腿、黑米、白菜等。
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因此,小寒开始吃腊八粥,除了风俗习惯,也有益气养胃驱寒的实际功效。以前农业社会“过了腊八就是年”,从喝腊八粥开始,人们便要为迎接春节忙碌了,之后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