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三九”第一天,冷空气也是应景地到来了。整整一
天,老天爷阴沉着脸,同时北风呼啸,苏城的气温也明显下降。只不过,这冷空气的强度,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烈,昨天最低气温也有7.1℃。根据最新预测,未来一周,最低的气温出现在今天早上,也有3℃左右。最高气温则为11℃左右。走过了暖暖的“二九”,这个“三九”,看来也并不太冷。
A
进入“三九”,可是苏城仍不见寒
上周我市雨水偏多,特别是周中期,降雨较为明显,周后期,受北方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影响,降雨停歇,上周气温总体偏高,周最高气温为14.0℃,出现在周一(2日),最低气温为5.4℃,出现在周二(3日)。雨水连续下了几天之后,昨天,雨水暂歇,冷空气也正式开始占上风,昨天西北风比较大,吹在身上冷飕飕,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风报告,白天虽然没有下雨,但天空依然阴沉,白天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时左右,只有7.7℃,比前天的最低气温还要低,而白天的最低气温则是出现在下午3时左右,为7.1℃,可以看出,昨天白天温差很小,有个很小幅的降温过程。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昨天,是“三九”第一天,到了“三九”前后,土地深处所积累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再加上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往往成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受冷空气影响,苏州接下来会更冷吗?根据最新气象资料显示,未来一周,苏城天气总体较好,只有周中期有一次降水,周前期以云系变化为主,周后期天气晴好,本周气温较上周有所下降,周最低气温为3℃左右,出现在周一(9日),周最高气温为11℃,出现在周六(14日)。
B
这个冬天,是否“暖”字唱主角?
这个冬天,似乎有点不像冬天,是很多市民到目前的真实感受。根据苏州市气象台统计的一组数字,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出一个“暖”字。刚过去的2016年12月,上旬平均气温为10.8℃,比常年高出2.9℃,中旬为8.8℃,比常年高出2.7℃,下旬为7.1℃,比常年高出1.8℃。整个12月的平均气温达到了8.9℃,比常年6.4℃的平均气温高出2.5℃,属于异常偏高。
根据相关气象信息显示,今年“二九”以来,全国大范围地区气温相较于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以及江南等地,2016年12月30日-2017年1月6日的平均气温普遍偏高5-7℃,许多站点都突破了同期气温的纪录,省会级城市中呼和浩特、太原、兰州、南京、杭州、南昌、重庆、成都和福州刷新同期平均气温纪录。
进入了“三九”,气温没出现应该有的严寒,很多人也会纳闷,今年冬天是暖冬还是冷冬?去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了2016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声明,该声明显示,2016年将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年,全球温度高出工业化时代之前水平约1.2℃。不过,也有气象专家指出,赤道中东太平洋已于2016年8月进入拉尼娜状态。拉尼娜的出现将搅乱全球气候,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之一,就是冬季可能会更冷。据了解,1950年以来,共发生14次拉尼娜事件,影响我国17个冬季。除1950年冬季无数据外,其余16个冬季中有13个比常年同期更冷,偏冷比例高达80%。另外,从区域统计来看,拉尼娜年时,西藏冬季偏冷比例最低为50%;江南、华南等地区偏冷概率高达80%以上。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三九”不冷,这个冬天,接下来究竟是暖还是冷,大伙只能拭目以待了。
养生支招三个方法巧除体内湿气
进入冬季,人们的体内湿气也开始变重。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头发老是油油的。湿气一年四季都有,寒湿是万病之源,在寒冷的冬季,应该怎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试试这三个方法。
食疗除湿气:薏米、红豆等常见的食材都有很好的去湿气作用。其中,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的功效。薏米红豆汤等都有很好的利尿、去湿气效果。
运动排汗:去湿气最见效的是运动排汗,运动可以调节身体器官运作,促进新陈代谢,特别是流汗可以促进湿气有效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很少流汗,可以经常做些跑步、健走、游泳、太极等容易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有助祛除体内的大量湿气。
调味料祛湿: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比如喝一碗热腾腾的姜汤可以发汗,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中医会运用芳香植物调料去湿气、发汗,来对抗感染病,这些芳香植物大部分都是常见的调料。现代药学也发现,许多调料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