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历时近一个月制作泥人彩绘《游园》,逼真再现《牡丹亭》场景
1
王开亚在对昆曲《牡丹亭·游园》人物作最后修饰。 □记者 杭兴微 摄
苏报讯(记者 尤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的经典画面,在苏州泥人彩绘中“定格”。昨天,高级工艺美术师王开亚历时近一个月制作的泥人彩绘《游园》完工。作品以苏州泥人彩绘手法,再现脍炙人口的《牡丹亭》场景。
泥人彩绘《游园》,展现杜丽娘和丫鬟春香“游园”画面,每个泥人彩绘高15厘米,在明媚春光中翩翩而来,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今年59岁的王开亚是科班出身,从1979年进工艺美校专攻雕塑,他已经做了30多年“泥人”,并被列入市非遗项目泥塑技艺传承人。为传神再现昆曲“游园”韵味,王开亚从去年12月就开始着手准备,通过查找昆曲《牡丹亭》造型资料等,构思设计泥人彩绘版“游园”表现形式。
据王开亚介绍,苏州泥塑以细腻传神著名,传统泥人彩绘戏曲人物以静态为主,为了让“游园”人物“动”起来,王开亚精心设计,从身段、服装皱褶等方面大胆创新。“开相时手不能有一点抖动,否则前功尽弃”,高度只有2.2厘米的头像、从掌根到指尖只有1.5厘米的“纤纤玉手”,王开亚全部采用“活动模式”,可以自由安装活动。
“这组泥人彩绘中,人物手指长度只有七八毫米”,要把昆曲表演中的“兰花指”,完美“移植”进泥人彩绘版难度较大。王开亚尝试了多次,一开始采用彩泥为原料,制作中发现容易“塌”,最后决定采用紫砂泥,里面再放入丝绵,做出来的手指不易断裂。但是王开亚发现手指仍然太粗,只能用木刻刀一点点削细。“光一根‘兰花指’就要经过近10道步骤”,造型、干透、削细、细砂皮打磨后,还要一道道上胶、上底色、上玉色、色彩保护色,表现出自然立体感,王开亚说:“指甲、手背的色泽,也要体现出深浅层次,才能做到逼真。”
泥人彩绘“游园”中的每一样道具,要用“微雕”功夫精雕细刻。杜丽娘手中的折扇,最宽处只有3.5厘米,春香手中的团扇,直径也只有2.8厘米,王开亚采用耐水卡纸,一根根刻出扇骨,上色后再画上牡丹、海棠。据介绍,昆曲人物造型的“包头”精细繁琐,有贴片干、勒网子、系水纱、上头面等,头饰
则有大炮子、小炮子、后三件、
顶蝶、绢花等,为达到最佳效
果,王开亚反复琢磨,采用绒布做成包头中的“线链子”,觅来人造钻、头花等做成头饰,和泥人彩绘相结合,营造出飘逸灵动的妆饰。
据王开亚介绍,《游园》作品将用于民间艺术教学,让更多人了解、学习苏州泥塑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