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手写1500字“读后感”
1
朱老伯写给本报记者的信
本报记者 叶永春
“读贵文的启示:现实中,越来越感到回避现代化的工具是不明智的,现代技术和生活越来越息息相联,带来想不到的方便和实惠……”给记者的一封长达1500字的信件中,读者朱老伯说,本报2月4日A04版的《又见排队潮,老人离“支付宝”有多远?》这篇报道,让他很有感触。昨天,记者来到朱老伯家,当面听这位72岁的老人,对学习使用支付宝、淘宝等网络工具的迫切期望和所面临的问题。
不敢用因不了解而生“心理障碍”
昨天,记者来到东港新村朱老伯家,看到桌上摆着小米、华为两部手机及一个ipad。“华为是我的,小米是老伴在用,她开通了微信,我没开通。”朱老伯说,他的华为手机买了一年有余,他除了使用电话及短信外,每天还看新闻,但均通过浏览器翻看。不装新闻类应用的原因,是看到应用弹出一些“允许访问地理位置”之类的提示,他不放心也不知如何选择。
“电话诈骗、手机诈骗,就算是老年人,有点生活经验的一般都能辨别,但技术上的就不行了。”朱老伯说,他是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生,学的是航空发动机专业,按说使用智能手机并不难,可实际上,因智能手机功能太多,他没有机会系统地了解和学习,心中没有底,加上年龄大了忍受能力差,担心一旦疏忽上当受骗而难以自拔,因存有这样的“心理障碍”,索性采取回避态度,对手机上涉及金钱往来、个人信息的事项全部拒于千里之外。
腿脚不便老人对网购需求更迫切
在采访时,有快递小哥上门送来一个包裹,朱老伯拆开一看,是血糖试纸。他说,这是他数天前在淘宝网上选中后,让女儿确认购买的,至今数十次网购,均由女儿代为操作。
朱老伯说,他决定网购,源自一次维修电饭煲的经历。他指着电饭煲上的盖子开关按钮说,不久前这个按钮坏了,盖子盖不上,他跑了好几家维修点都没找到配件,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结果一个小小的配件,又是简单的安装,却要价30元,他无奈更换后,没想到没用几次就坏了。后来在淘宝网上,他发现同型号的配件也有售,售价只需3元,买回自己装好后,一直使用到现
在。
上了年纪,朱老伯深感自己负重后的费力,腿脚也有些不便,买米、油、小家电等日用百货十分麻烦,而这些东西,均能通过网购送上门,甚至有些平常不容易找的剃须刀片、粘蟑螂纸等用品,也均能网购到。因此他深深体会到,像自己这样的老年人,其实对网购的需求更为迫切。
有决心学苦于找不到适用的平台
用淘宝网购的流程和方法、怎么用支付宝、手机银行怎么转账、微信怎么抢红包、二维码是怎么回事……朱老伯说,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信手拈来的简单操作,对很多老年人来说,仍不是很了解。据他所知,在他的同学圈中,也顶多是使用微信交流,用支付宝的就很少。此外,为了避免上当受骗,他认为老年人所应知道的还包括怎么提防陷阱、一旦中招如何应急等。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就学习操作数控机床,初时觉得深不可测、望而生畏,一旦系统学习心中有底,也就有了胆气。”朱老伯说,对淘宝、支付宝等,他也有类似感受,虽说向子女学习是一种方法,但因子女本身工作忙有孩子要照顾,不能时刻提供帮助,所能教的也比较零碎,缺乏全面性。他也找过一些老年办学机构,可名额有限,周边又缺乏相应的学习平台。他表示,希望能有当面传授、听讲互动的课程、讲座等,就算不是系统学习,只是让老人掌握一二,对生活也会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