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与高新区签订落户协议。这是继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江苏中心、中传媒苏州研究院、中移动研发中心等之后,又一个一流高等学府研究院落户苏州高新区。
“此次校地共建,将有利于高新区进一步在医疗器械领域内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同时,也契合省科技厅倡导的‘一区一战略’的产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将进一步高水平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以“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营造创新生态”的“两高两新”实践,书写“创新四问”的时代答卷。
“千人计划”累计达40人
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67%
“通过考察,我们已充分了解了高新区的优良环境,对这里的经济产业发展充满信心!”在校地合作共建洽谈会上,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说,东南大学医疗器械研究院选择在苏州高新区,是一个明智之举。
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此次签约成立的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将按“3年建设期+3年发展期”规划,至少建成4个研发平台,并将共同促进成果转化,力争建成医疗器械领域内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或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依托大院大所集聚,也使创新创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就医疗器械领域而言,在高新区,已集聚相关企业200多家,医疗器械产业产值始终保持在30%的年增速。正在形成以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为龙头的创新平台,以省医疗器械检验所苏州分所为核心的检测平台,以医疗器械产业园为载体的企业孵化、培育和产业化平台, 以省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支撑的产业链整合平台,打造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
“一个有影响力的研究院,就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高新区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有70多家科研院所与研发机构进驻高新区,其中包括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兵器集团214所、中科院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中国传媒大学苏州研究院等,涉及医疗器械、生物医疗、航空航天、互联网、大数据等产业领域,成为推动产业转型、绿色增长的重要力量。
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和55.8%。专利授权量累计增长超过150%,已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去年,高新区的国际PCT专利申请量达到100件,成为国家专利导航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员实践基地。截至目前,国家“千人计划”累计达40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40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67%。
依托大院大所孵化产业化公司
聚焦“三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一
批“小巨人”
“依托大院大所孵化产业化公司,延伸新产业链并推动产业高端化”,是高新区聚力创新的必由之路。今年年初,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传来消息,其全资注册成立的产业化公司——苏州国科芯感疗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又研发出国内最小甲醛检测仪——健康盾牌。“该甲醛检测仪拥有完全自主产权,专利达到15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迄今国内最小的甲醛检测仪。”国科芯感负责人周连群说。
2008年,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落户高新区,这是高新区引进的首个“中”字头大所。8年来,医工所累计授权专利300多项,承担各类项目近300项,已成功孵化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引进科研院所短期产出未必有多大,但它营造了创新创业的生态,形成了产业集聚。而对科研机构来说,走进苏州高新区,就有望实现创新创优创富。”中科院
医工所所长唐玉国说。
除医疗器械产业外,高新区还重点聚焦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产业,正在形成以这“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更加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经济等方面,高新区正加快推进中国移动苏州研发中心、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产业应用(苏州)基地、北斗导航服务平台、中兴物联网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壮大中晟宏芯、长光华芯等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推进发展阿里云、山石网科等互联网企业。
在新能源产业上,高新区将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锂电池产业,大力推进保利协鑫中国总部、阿特斯、前途汽车、力神电池等重大项目建设,形成集硅片生产、电池片及组件生产、光伏装备制造、并网及储能系统生产、光伏发电工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的全产业链。
该区还将充分发挥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区及中国工程院创新研究院的功能作用,积极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重点培育以纽威数控、电加工所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电加工特种机床;以富强科技、天准精密为代表的高精度全自动组装和检测系统设备生产线;以苏福马、苏铸为代表的成套生产线制造商;以川崎精密、佳世达电通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等。数据显示,仅该区的40家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年销售收入就超过了200亿元。
全国五分之一发明专利在高
新区审结
一年新增省市科技金融项目210项
在苏州阿里巴巴创新中心内,苏州万店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日渐孵化成熟。创始人兼CEO周圣强介绍:“我们的产品是基于阿里云大数据平台开发,采用智能摄像头与软件、App相结合的方式,融合实体店运营过程管理与视频智能分析技术,为客户提供督导运营管理服务。”目前,“万店掌”这一移动督导运营系统已经应用到全国100多类零售品牌连锁店内。
在高新区,一个创新“生态圈”初步形成。2016年11月,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落户苏州创业园内的“苏州创客峰汇”,它是我省首个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这个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科技类“双创”孵化服务平台,将为高新区乃至整个苏州在智能制造、工业大数据领域打下良好基础与示范。
近年来,高新区已成为全国首家创业投资示范基地、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单位、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去年,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投入使用,中国电信太湖国际信息中心一期建成运营,e帮创、微义咖啡、即刻创客孵化器、创意云孵化器等特色孵化器均引人关注。
2016年,苏州科技城“e帮创”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苏州创客峰汇”获批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中科院苏州地理信息产业基地获批省联合重大创新载体建设项目;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审查江苏中心审结的发明专利达到了14.5万件,占到全国发明专利审结量的21%。
科技金融服务也是高新区一大科技服务特色。2016年12月,“苏州金融小镇”正式亮相高新区。作为苏州首批15个特色小镇中唯一的金融小镇,高新区大手笔投入100亿元成立母基金,作为对金融小镇新注册入驻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出资和用来推动“太湖金谷”设立投资基金进行全国投资网络的布局。
高新区还稳步推进“保险与科技结合”综合创新试点,2016年新增省、市科技金融项目210项,区内科技企业通过“科贷通”融资超过4亿元,全区创投基金规模达到1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