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猛将”是太湖流域百姓重要的民俗活动,以此祈求平安和丰收,其热闹程度往往超过了大年夜。昨天是正月十三,也是“猛将神”的诞辰日。这一天,胥口镇的蒋家村和堰头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
8个赤膊大汉
抬着猛将绕村跑三圈
蒋家村和堰头村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村。昨天早晨7点多,鞭炮声、锣鼓声在村里陆续响起,村民们从猛将堂里请出猛将坐像,敲锣、打腰鼓、打连厢、舞龙舞狮,挨家挨户给农家送福。下午,大家在家中忙着张灯结彩、杀猪宰羊,为晚上的盛宴忙碌。按照当地风俗,昨天正是宴请亲戚的日子,外地人随便走进一户农家,都会受到主人的热情邀请。
晚饭后,“抬猛将”正式开始。与其他地区相比,蒋家村的“赤膊抬猛将”最有特色。不论气候如何,大汉们都必须赤膊上阵,而昨晚的温度只有三四摄氏度。
晚上7点半,随着猛将堂前一声响亮的锣鼓,“抬猛将”正式开始。在领头敲锣的赤膊村民身后,8个赤膊大汉抬起猛将轿子,有节奏地喊着号子,往村间小路奔去。大汉们跑一圈大概3分钟,跑完已是大汗淋漓。每组壮汉要在村里主干道上奔跑三圈,再由下一组接力继续。最后壮汉们将猛将坐像抛向空中,然后接住,周围的观众顿时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活动达到最高潮。
随着“赤膊抬猛将”知名度的提高,包括引力播等知名网络平台进行了全程直播,现场有上千人参与。
“集富济贫”成为 堰头村村规民约
蒋家村隶属于新峰村,堰头村位于蒋家村的北面,隶属于东欣村。每当正月十三,除了抬猛将外,村民还会自发组织一次大聚会。昨天,堰头村民首次以百家宴的形式庆祝这一传统民俗,由每户人家集资“众筹”了近百桌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共同庆祝。
下午5点,记者一踏进堰头村,就能感受到节庆的氛围。村口不大的广场上,村民们自发搭建起展台。展台前放置着猛将神像,供村民们拜祭。一旁搭建的木园堂,正是夜晚村民和亲友们聚会的场所。近百桌的宴席,在胥口当地也算是大规模了。
说起抬猛将,在村里很有威望的翁火根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在堰头村村民心中,猛将是一个“集富济贫”的大英雄,他把自己的田地分给村民,每年村民把自己种出的粮食交一小部分给猛将,猛将并不独享这些粮食,而是分发给村里那些吃不上饭的贫困人家,从此,堰头村有了一个新的词汇:“集富济贫”。
“集富济贫”的精神在堰头村一直延续,如今已成为当地的村规民约。“我们村现在有一个习惯,每家每户会出一个代表,每个月聚在一起碰头开会,说说最近家里的状况,有没有什么困难。如果有,大家就一起想办法解决,所以我们村很多人在外面开厂做生意,都做得很好,原因就是我们会互帮互助。”说起堰头村,翁火根很自豪。
蒋家村民成立
猛将文化传习会
近年来,“抬猛将”作为乡土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胥口镇通过鼓励和引导民间“抬猛将”活动,邀请民俗专家和学者把脉,让“抬猛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融入到百姓生产生活各方面。如今,在保留传统特色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增添了民众狂欢娱乐、尽享幸福生活的喜庆。
2015年,“胥口猛将会”正式入选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已着手推进市级非遗文化的申报工作。2016年,蒋家村“赤膊抬猛将”首次登上了吴中区民俗文化大汇演的舞台。去年,园博会期间,“抬猛将”作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再一次走出胥口,向园博会的游客们展示了独有的民俗文化魅力。
去年底,由蒋家村村民自发组织的猛将会,经吴中区民政局注册,正式成立“新峰村猛将文化传习会”。该组织将致力于对“抬猛将”传统活动的传承和保护,搜集整理“抬猛将”活动的相关资料,研究讨论“抬猛将”活动的群众参与性和创新性以及培养传承人等方面。昨天,“新峰村猛将文化传习会”正式揭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