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省级目标禁毒案件侦破背后的故事
民警在高速收费口堵住嫌疑车辆
去年上映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中缉毒警与毒贩之间斗智斗勇的情节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去年年末,吴江警方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湄公河行动”,120余名公安干警耗时数月进行周密的侦查准备,跨越福建、江苏两省以雷霆万钧之势,仅用半个小时就将多达6层20人的吸贩毒犯链一举斩断,现场缴获毒品3千克。昨天,参与这次行动的办案民警首次现身说法,揭秘这场行动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昼夜不休民警跟着毒贩“开工”
整个案件要从一名叫“狗子”的吴江本地籍男子说起,“狗子”只是他的绰号。去年9月他因在松陵镇吸贩毒被吴江警方捉获。这原本只是一件普通的吸贩毒案件,但敏锐的办案民警们觉察出“狗子”背后一定还有更庞大的贩毒网络。然而民警们跟进得越深,侦查的工作量就越大,前期“踩点”收集信息让专案组的民警们不得不“白加黑”地轮转。
毒贩们的生活大部分都黑白颠倒,侦查期间民警们白天都要正常上班,到了晚上非但不休息,反而要跟着毒贩的时间一起“开工”。通过前期排查锁定的嫌疑人有20名,需要民警“踩点”的地点多达近百处。有些毒贩居无定所,行踪飘忽不定,民警们绕过很多“弯路”才能收集到有限的信息。吸贩毒是非常严重的犯罪行为,很多嫌疑人都有这样的“觉悟”,反侦查能力极高。侦查员稍不留神打草惊蛇,整个行动就可能功亏一篑。一名侦查员回忆,有一晚他们穿着便衣计划去一家小饭馆打听消息,谁知道推开饭店门就和案件的主要嫌疑人之一打了个照面。侦查员坐在嫌疑人隔壁桌,看似波澜不惊地吃夜宵,实则提心吊胆食不知味。
顺利收网背后惊心动魄的半小时
去年12月15晚6时,侦查民警反馈主要嫌疑人林某从福建购买毒品后正在返回苏州,收网的时机终于到了。专案组一声令下,漳州、昆山、甪直、木渎、浒关、吴中、吴江多地同时行动,短短半小时内,包括主要嫌疑人林某、王某在内的20名吸贩毒嫌疑人同时落网。代号“2016-188”的省目标禁毒案件成功告破。
整个抓捕行动看起来并不像电影里那样充满了枪林弹雨的刺激场面,嫌疑人都在短时间内顺利落网。办案民警告诉记者,现实中的抓捕就是这样,仰仗前期的侦查准备工作,并没有影视剧中那样的腥风血雨。当时抓捕过程中也并非没有危险,事实上当天的行动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危险。
在对昆山地区的一名嫌犯进行抓捕时,专案组成员破门而入,没等嫌疑人反应过来,特勤队员就将其死死拽住。可是正当另一名队员上前配合队友控制嫌疑人时,嫌疑人却突然拔出一把匕首,朝特勤队员刺去。千钧一发之时,一名警员凭借多年的训练,飞起一脚踢向嫌疑人持有匕首的右手,一声清脆的响声,匕首应声落地。
而在甪直实施抓捕时,嫌疑人慌不择路跳楼逃生,所幸民警事先有所准备,在楼下部署了警力,嫌疑人落地后尚未站稳就被早已埋伏在侧的民警擒住。此外,还有嫌疑人拒捕驾车冲撞警车。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都有惊无险,办案民警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漫长的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刻。
父母之过不能成为孩子之殇
谈及被捕的嫌疑人,除了案情还有一件事让民警们每每说起都颇为唏嘘,那就是跟随在吸贩毒父母身边的孩子们。参与抓捕主要嫌疑人之一林某的张警官告诉记者,吸贩毒人员大多数都深知自己犯的是重罪,因此穷途末路时宁可玉石俱焚也不愿接受审判。嫌疑人林某被生擒后曾说过:“你们这是运气好,不然你们肯定抓不到我,至少抓不到活着的我!”这样的亡命之徒落网后一直拒绝交代任何案情。谁都没想到,最后让林某“松口”的会是一个孩子。
在漫长的审讯过程中,林某曾提过一次,自己想见儿子一面。民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林某的儿子进行了调查,这才得知他确实有个儿子,孩子的智力低于正常儿童。民警窥出了林某心中闪存的一丝温情,特意从外地将孩子接到苏州,如愿见到儿子的林某也卸下了最后的防御。
有着同样境遇的孩子不止林某的儿子,女毒贩王某在被捕时身边就跟着她五岁的女儿小文(化名)。由于王某早与父母断绝了关系,小文又是非婚生子,王某拒绝透露孩子父亲的任何信息,一时间谁来照顾孩子就成了大难题。民警曾向福利院求助,但院方表示孩子的外公外婆尚在,不符合入院的条件。那段时间,松陵派出所的民警们成了孩子的临时父母,带着孩子吃住玩耍。最终几经周折找到了孩子的亲生父亲,看着孩子微笑着跟大家道别,所有人心中的石头也算落了地。民警们说,父母们的行为有错,孩子是无辜的,对嫌疑人的抓捕是案件的终结,而对孩子们的照拂则是温情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