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姑苏区娄门街道团工委、梅巷社区联合苏州大学AIESEC学生组织的外籍学生志愿者,为辖区的居民讲授英语日常常用的英语技巧,吸引了20名居民参与。这些志愿者的加入,为社区建设探索了多元视角的新模式,也充实了社区教育的师资力量和资源。
“近几年,随着苏州外籍人士的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互动也必不可少。可面对他们,有口难言,成为了时下不少老年人的苦恼。这时,掌握一门外语就凸显的尤为重要。”据苏州大学AIESEC学生组织负责人卞非寒介绍,为居民普及简单的英语发音,交流多元化的文化,是本次活动最主要的出发点。
当天下午,梅巷社区二楼会议堂热闹非凡,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外籍志愿者Ricardo是苏州大学外国语交换生大三的学生,他有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一出口,瞬间就拉进了大家的距离。“吃”是最基本的人的需求,他从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英语单词入手,以“吃”为主题教授大家本国“吃”的礼节和印尼文化。
为了调节现场气氛,他采用了中文与英语的无缝切换,而幽默的讲课风格,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笑声和掌声。在互动环节中,居民纷纷提出想要学习的单词,Ricardo都会在白纸上写出句,一遍遍的教大家如何完整的发音和说出地道的英语语言味道。活动的最后,来自越南的Lin为大家准备了一首易学的外文歌曲,大家随着音乐节奏,打着节拍,徜徉在音乐的世界。
此次语言教学活动持续了1个小时,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也让社区进一步了解了居民们新的服务需求。“我们平时的面对的工作都是居民最基本的需要。今后,社区在做到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将更注重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的社区服务者。充分发挥好小社区、大社会的作用,挖掘多方资源,为居民开出更多地服务菜单。”梅巷社区党委书记刘晓莉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