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河水变清是一个系统工程。河水是会流动的,只要还存在小河浜变“排污沟”的现象,整个水系就不可能真正清澈。
天气回暖,关于河道黑臭的信访投诉量开始增多。2月27日,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暗访组对吴江区震泽镇的部分镇区河道水质进行抽检,发现当地一条名叫姚家浜的小河浜,成了两岸居民的“排污沟”,一旦气温、溶解氧等条件达到某种程度,就难以摆脱水体变黑、发臭的厄运。
城镇污水收集的管网够不着,农村生活污水处置的政策管不到。其实,像姚家浜这样的小河浜,肯定不是个案。随手举个例子,在相城区阳澄湖镇圣堂社区的陈家门居民区一带,就有一条类似的小河浜,尽管是沟通阳澄湖的“活水”,但由于承载的生活污水负荷过重,所以水体黑臭是常态,一年之中清水状态反倒是难得一见。综合来看,这些黑臭的小河浜有一个共同点:地处城镇居民区的边缘地带,污水收集管网敷设成本巨大,接管入户非常困难。于是,居民身边的小河浜就成了“天然的排污沟”。当地居民一边抱怨叫苦一边排污不断。
这个结该如何来解?首先要认识到,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苏州很多城镇都可以见到。因此,有必要在全市各地进行一次兜底排摸,掌握第一手资料。其次,在治理战略上,要摆到一定的高度,全面部署,统筹安排。再者,在治理战术上,要坚持“就地解决”原则,避免不切实际盲目追求高大上而造成浪费,譬如重工程建设、轻后续管理等等。
城镇边缘地区生活污水治理,从表面上看,似乎城镇、农村“两不靠”,但从污水产生、排放的基本特征来研判,想要补上这个空当,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成功经验,还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2014年年底以来,苏州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进,目前已涌现了一批成功的运行模式,譬如生化法、MBR膜法、生态法等等。其中,利用人工湿地的方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具有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处理效果稳定等多种优点。这些人工湿地在阳澄湖的莲花岛、金庭镇的柯家村亮相后,便因为是集治污、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体,广受好评。
让河水变清是一个系统工程。河水是会流动的,只要还存在小河浜变“排污沟”的现象,整个水系就不可能真正清澈。所以,城镇边缘地区生活污水治理,这个得赶紧补上。
□王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