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很辛苦 结果咋不理想?
目前的教育,有些地方要加大“减负”力度,有些地方需要“补课”,而其前提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全国两会上,教育话题不少,其中多属令人关注的热点问题。
素质教育为何会变味?来自苏州的范小青委员认为,在一些小学,学校把素质教育作为硬性规定加到学生身上,各种考证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她认为,变味的小学素质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应给予重视,它首先变成了小学生和家长的新负担;其次各种课外辅导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良莠不齐;再次部分学校老师当起了课外的家教,影响到本职教学工作,更不符合有关部门对老师的某些规定约束。要解决这类问题,无疑需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整治”。
范小青委员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是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之一,但另一个问题同样令人思考。学生学习这么辛苦,但学习的结果却并不理想。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在历数中小学“写字课”不重视后,联名倡议破解汉字书写教育亟须解决的难题——忽视书法教育的结果,使得学生书写水平的整体下滑。他从提振“文化自信”的高度,指出做中国人,必须从写好汉字开始,无疑给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这些年,各地一边喊着要为学生“减负”,一边却在教育内容上追求“高、难、尖”。然而,这里存在的一个问题却不容忽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学习负担缺少一个科学评估。比如,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到底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现在的学习容量和难度是否合适?对此问题,就连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认可给英语教育“减负”。很显然,目前的教育,有些地方要加大“减负”力度,有些地方需要“补课”,而其前提是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很辛苦,但结果却不是非常理想。全国两会上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这个问题,催促着教育改革必须迈出更大步伐,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负担减下来,学习更有实效,更符合人才培养的方向。
□马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