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青
学区房价格高与学历值不值钱,这二者没有太多的直接关联,简单对比只会进一步扭曲社会的价值观。但是其背后传递出的公众心理,值得全社会警醒。
这两天的朋友圈,一个关于“为什么学历不值钱但学区房值钱”的话题成了“爆款”。话题的由头——三位清华北大毕业生在北京买不起房的故事,再一次触痛了社会的价值判断和敏感神经。
究竟是学历值钱,还是学区房值钱?这二者其实不好放在一起比,前者代表接受教育的程度,后者则代表价格。而且,作为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在学历上虽然都很高,可是也要经过奋斗,才能够买房。因此,我们不能将学历与学区房简单地划等号。
但这两个问题为什么还是引起关注?这反映人们的一种焦虑。北京的房价本来就很高,很多人苦不堪言。最近,经过一段时间的平稳,又忽然经历跳涨,个别学区房涨得更甚,一夜之间就提价17万多元。这对于一些渴望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家长,更是雪上加霜。
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很复杂,而且群体之间的心态也各不同。房价高涨,有些人欢欣鼓舞:“已买到房子,希望房价继续涨”;有些人悲叹:“房子更加买不起,再奋斗也没有用,不如撤离北京”。这背后凸显出有没有房有可能已成为社会阶层的重要“分野”,并且具有固化趋势。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样的声音越来越被官员和媒体强调,因为畸形的房价,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自由向上的“流动”,而且对城市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去除这些现象,就需要有些地方打出“组合拳”,并且精准施策,促使学区房和其他房子价格真正退烧。
学区房价格高,与学历值不值钱,这二者没有太多的直接关联,简单对比只会进一步扭曲社会的价值观。但是其背后传递出的公众心理,恰恰值得全社会警醒,对房价进行科学的施策和调控刻不容缓,需要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