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夕,太仓公安侦查员奔赴全国各地,辗转几千公里,追回两起共计60余万元的诈骗赃款,让受害人过上了一个安心年。虽然经过办案民警的连续奋战,两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被骗的赃款已经追回大半,但是对虚拟电话号码管理、个人信息泄露和通讯网络诈骗等“黑色产业”的斗争还远没有结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好组合拳。
铲除通讯网络诈骗
滋生的土壤是关键
在这两起案件中,不法分子无一例外都是利用社交软件,通过篡改头像资料,冒充公司领导,骗取财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最终达到要求其向指定账户转账的目的。现如今,诈骗嫌疑人通过各种手段非法窃取个人信息,并模仿其口吻骗取周边亲友信任的方式屡见不鲜。这就需要保护隐私不泄露和涉及交易转账反复确认双管齐下。
遏制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铲除这一违法犯罪滋生的土壤是关键。近年来,随着公安机关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加大对诈骗手法的揭露力度,以及不断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力度,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了明显遏制。但是,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打击、防范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依然任重道远。在公安机关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的同时,还必须切实堵塞银行、通讯等部门的监管漏洞,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源头治理格局。
首先要继续加大对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打击和宣传力度。太仓公安在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经常及时公布典型案例和诈骗手段,通过宣传,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防骗能力。其次要及时堵住个人信息泄露漏洞。银行、通讯网络等相关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严格落实手机用户、网络用户实名制。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健全快速止付和账户冻结机制。再次要建立健全学生防骗教育机制。教育部门要切实重视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的危害,尽快建立起针对通讯网络诈骗的防骗警示教育机制,帮助学生提高防骗能力。
要彻底铲除通讯网络诈骗这一社会“毒瘤”,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集全社会之力,形成“人人喊打”的社会氛围。
警银联动快速止付是
反通讯网络诈骗的一记铁拳
随着通讯网络与社会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们对通讯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这也给了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潜伏于通讯网络,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秘性作掩护,采取技术窃取、非法贩卖等手段大肆获取人们的身份、职业、买房和购物等信息,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和网上聊天等方式进行远程非接触式诈骗。一旦得手便会马上销声匿迹,同时立即将赃款转入不同地区的多个银行卡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依靠公安机关一家追查,显然难以适应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的客观要求,也不利于及时、有效追赃挽损。
众所周知,猫之所以能抓住老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动作比老鼠更快。那么,面对通讯网络诈骗横跨多个领域、穿插不同地区的犯罪新形态,面对诈骗违法犯罪分子团伙作案、速骗速撤的“闪电骗”作案新伎俩,查处工作一定要更快。只有多部门联动,建立一个快速反应、多管齐下的联合应对机制,才能及时锁定线索踪迹、截断资金,实施快速抓捕并阻止被骗资金外流。
通讯网络诈骗的最终目的就是骗取受害人的钱财,只要能及时查清赃款流向和涉案账户,同时进行紧急止付和冻结,就能有效阻断被骗资金落入骗子之手,从而掐住通讯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分子的“七寸”,保住受害人的资金。因此,通过警银联动,进行快速止付和连续冻结,紧急封堵被骗资金流出渠道的办案方式,适应当前通讯网络诈骗案件侦办的需要,是当前反通讯网络诈骗斗争的一记铁拳。
令人鼓舞的是,这种多头防堵的警银联动快速止付机制正在形成并不断深化。目前,由苏州市公安局牵头,银行、通讯网络等部门参与的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已常态化设立并运行,并正向包括太仓在内的周边县市延伸。仅2016年,太仓市公安局就通过快速止付冻结通讯网络诈骗款80余万元。相信随着人们防范通讯网络诈骗意识的提升和全社会联合防堵局面的进一步形成,警银联动快速止付将成为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的一记铁拳。
预防通讯网络诈骗进课堂
应全面推广
近年来,通讯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其中学生受骗案件也不断增加。例如,就在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走9900元学费后,伤心欲绝,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事件发生不久后,家住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临沭镇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也遇到了通讯网络诈骗,承受不住压力的宋振宁也不幸离开了人世。接着又有湖北准大学生接到通讯网络诈骗电话后被骗4万元学费、生活费……类似悲剧不断上演,成为社会之殇。
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据资料显示,近10年来,国内通讯网络诈骗案件以每年20%至30%的数量激增。2016年,全国法院审理的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已逾千件,诈骗金额上百万、上千万元已不鲜见。通讯网络诈骗方式也层出不穷,手段五花八门,各种骗术的迷惑性很大,许多大学生也难于幸免。
由于一些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防范通讯网络诈骗能力不强,尤其是随着通讯网络诈骗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精准化”,让大学生防不胜防,因此,预防通讯网络诈骗进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据《人民公安报》报道,江苏要求大学新生参加“安全知识考试”,60%以上题目与防范通讯网络诈骗有关,如果考试不达到80分需要重考。预防通讯网络诈骗进课堂,成为开学第一课,这是从源头防范的妙招。
预防通讯网络诈骗课不仅要进入大学校园,更应该进入中小学,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太仓各中小学的社区民警纷纷走进校园,将预防通讯网络诈骗课作为检查校园安全的一门必修课,使学生们从小就接受防诈骗的教育,不断提高防诈骗的能力,在心中树立起一道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