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90后面对的“中年危机”,不过是有些沉重的生活压力,再 加上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就成了充满焦灼与尴尬的生存状态。
一段时间来,关于年龄的话题总是掀起一波波热议。为赵雷的《三十岁的女人》,80后、90后们一度吵得不可开交;将当事人称为“1988年生的中年女人”的新闻成了坊间笑谈。当然,有比这些事件更掀起热议的是,90后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
话题源自国际上将中年的门槛由之前的1985年推到了1992年的消息。此消息之所以迅速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与其说,这压根就是个假命题,不如说恰恰切中了不少90后生存的现实痛点。
“中年危机”是什么?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职场要拼杀。老人需要时间和精力去照顾陪伴,孩子的未来需要早早谋划,所有这些,都是需要中年人在职场打拼的同时,去付出、去经历。而对90后来说,
尽管生活还没有这般一地鸡毛,但置身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耳边随时听到的都是别人少年得志、一夜爆红的传奇,轮到自己,发现生活总是有加不完的班,买不起的房,等不来的“另一半”。于是,很多人都焦虑了,抑郁了,“中年危机”了……
客观地讲,与70后、80后相比,90后可能面对更现实更物质的社会氛围。职场上,刚刚当上职场菜鸟,70后、80后的中坚力量在前,升职暂时无望。眼看到了适婚年纪,70后一间单身宿舍都能成为最满意的婚房,80后还有裸婚的冲动,而到了90后,没有房子,丈母娘怎会把宝贝女儿嫁给你?房子买在哪?工作收入有多高?说到底,所谓90后面对的“中年危机”,不过是有些沉重的生活压力,再加上理想和现实的落差,就成了充满焦灼与尴尬的生存状态。
与其嘲笑90后们“怕老”太矫情,不如更多关注“怕老”背后的社会现实。如果教育能更多地与就业需求接轨;如果有效调控房价,让刚刚奋起出发的年轻人们不会因为买房的沉重压力浇灭了人生的理想;如果有更完善的养老举措,让90后们少一些生活的负担……凡此种种,创建一个不急功近利、从容平等的氛围,需要的是社会的共同努力。
当然,生活的压力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既然已经成年,就该知道牢骚可以发,但如果现在就被所谓的“中年危机”压弯了腰,那么真到了中年,那才是不堪重负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