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员不能缺位 这个规定必须有
当救生员必须接受严格培训,拿到证后方能上岗规定,这是对市场的规范,更是对消费习惯、认知的纠偏。
近日,我市出台新举措对游泳、攀岩、潜水和滑雪等高危体育项目进行监管。这其中,游泳场所开放都要进行备案,救生员、游泳教员等相关证件全部被录入相关数据平台,消费者一查便知,为游泳这个休闲运动项目加了一道安全阀。
常规的消费习惯里,人们在选择游泳场所时,很多时候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泳池水质、泳池的宽敞舒适度等因素上,而较少关心救生员和救援器材的配置,更不知道教练员和救生员需持证上岗。甚至在普遍的认知里,会游泳的就能当救生员。救生员的工作不过是戴着墨镜坐在一张高椅上,欣赏游泳池中的俊男靓女。这样的认知、消费习惯下,游泳场所本来就属于季节性项目,每年营业的黄金时段一般只有几个月,一些经营者为了获取更高利润,减少成本,往往会忽视了安全防范,这就直接导致了救生员无证上岗、配备不齐、脱岗等现象普遍存在。
诚然,泳池溺水等意外事件很少发生,救生员更多的时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遇到万一呢?救生工作关系的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个合格的救生员,一张“高椅”就是他们的工作岗位,他们的眼睛要时刻盯着泳池,不能松懈,一旦出现意外,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而这个正确反应不是水性好就能具备的。如何在水中施救有很多技巧,而将人救上岸后如何急救,其中也大有学问。因此,按照新出台的规定,想当救生员必须接受严格培训,拿到证后方能上岗,这是对市场的规范,更是对消费习惯、认知的纠偏。显然,监管部门花大力气稽查惩戒,消费者也要多留点心,才能让这道安全阀落地生根。
更进一步,这样的监管是在游泳、潜水、攀岩、滑雪等项目渐趋流行的当下出台的。能应时而变,应势而立,这当是这项举措值得延伸的话题。
□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