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让群众当主角
□苏报通讯员徐健苏报记者晓亮
“春季里啥个花儿金金黄?夏季里啥个花儿满池塘……”“春季里迎春花儿金金黄,夏季里芙蓉花儿满池塘……”近日,姑苏区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活动室里,白洋湾山歌手们正在排练着一场原创白洋湾山歌剧《山歌声声》。刁钻的问、妙趣的答,优美的旋律伴着质朴的唱腔,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此前,新城面向全辖区居民群众招募演员,山歌爱好者们纷纷前来报名。
文化的主角应该是谁?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新城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真正让居民群众当文化艺术的主角,文艺创作以群众的生活为源头活水,文艺演出让群众由台下走到台上,文艺欣赏创新载体吸引群众参与,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不断成长壮大。
山歌手“忆歌”“寻歌”“校歌”260余首
千百年来,白洋湾山歌承载着白洋湾地区人民群众丰富的情感寄托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本土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证价值。但随着山歌传承所依托的农耕文化渐渐被现代生活所肢解,山歌几近灭绝。
为传承和保护白洋湾山歌,新城成立了白洋湾山歌会工作小组。在挖掘采录山歌的过程中,正是徐招娥、韩兴根、陈巧娥、顾凤珍、徐彩玲、曹文英、吴小英等一批热心淳朴的山歌手,走遍乡里坊间寻访、搜集、整理,才有了如今汇编成集的260余首山歌。
曹文英和吴小英把儿时学到的歌谣记录下来;66岁的陈巧娥听说新城在搜集山歌,主动把学到的歌唱给文化站工作人员听,帮助工作人员记歌词,还特意到九旬老人那里学唱;64岁的顾凤珍带领着几位山歌手,跑遍了村里的每一户,问遍了村里的每一位老人,还跑到黄桥等地寻访搜集……对歌中一些遗忘和脱漏之处,山歌手们一起“忆歌”,相互启发、订正。遇到晦涩不通的地方或词语难以理解时,山歌手们一起“校歌”。
山歌传唱活动中,这些民间山歌手都踊跃参加。歌手徐彩玲在一次演出前身体不舒服,她挂了一星期的水。遇到排练任务,山歌手们从不缺席。
顾凤珍被选定为第四批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后,相继在社区、小学和幼儿园开设了“山歌传唱课堂”“民俗山歌文化杂谈”等传承课程,举办了“娃娃山歌会”“少儿山歌传承艺术节”等传唱传承特色活动。
“山歌活在百姓口中,反映群众生活,老百姓自己的歌,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让白洋湾山歌穿越时空经久不衰、传唱不息。”新城文化站站长俞梅朵说。
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化艺术节
“不是请专业演员来演,而是我们居民登上舞台,把我们自己编排、导演的节目演给邻居乡亲们看,真的很激动。”每年中秋节前后,新城都会举办一场“活力新城·生态白洋湾”群众文化艺术节。自2010年举办第一届群众文化艺术节以来,今年已是第八届。
为群众“唱戏”搭好台子,由群众上台当“主角”,说身边事话邻里情:群众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寻找节目创意和灵感,社区书记亲手写小品剧本,“草根”文化艺术团队操刀排练,父女、姐妹、一家人同台演出……
歌舞《又见茉莉花》、连厢《喜丰收》表现了白洋湾地区的水乡文化和人文积淀,表达了新城儿女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小品《山歌情缘》淋漓尽致地演绎出了老白洋湾人的劳作、生活和休闲场景,让许多老白洋湾人回忆起了早年“农耕、花耕、鱼耕”“三耕”生活和文化;生动活泼的山歌表演唱《打夯歌》以艺术化、舞台化的劳动场景展现了新城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锐意拼搏的干劲和激情;歌舞《小梦想大梦想》等展示了新城人敢于逐梦的乐观精神和协力共建幸福家园的信心。精彩的节目引起了现场所有观众的共鸣,笑
声、掌声、喝彩声连绵起伏。
扎根群众的文化艺术节生动再现了白洋湾地区原汁原味的民俗风情和生机勃勃的新城风貌,“接地气”的自编自导自演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获得了深层文化自信。
“草根团队”鼓瑟鼓琴能歌善舞
4月27日上午,金色里程社区办公楼里,一群老人正进行着一场特别的排演,现场二胡、扬琴、笛子、大提琴等乐器应有尽有。
“退休后,生活一下子变得空落落的,我也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喜欢演奏乐器。”金色里程社区民乐队队长杜坤林说,“年轻时我就是咱们村大队宣传部的一员,算得上是吹笛子的一把好手。如今退休后时间宽裕,便去学了二胡和中阮。能组建一支属于自己的民乐队,把美妙的乐声带给老伙伴们,也把咱们民族的老东西传承下去,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咱们还给队伍起了个名字,就叫悦心民乐队。”
民乐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新城本地的老人,他们退休后自发地聚在一起演奏乐器,从最初只有几个人、几样简单的乐器,到现在拥有扬琴、琵琶、笛子、中阮、笙、二胡、大提琴等十余种乐器,短短三年时间,逐渐发展成一支名副其实的民乐队。据杜坤林介绍,乐队中年纪最大的成员72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平均年龄超60岁。
在社区的帮助下,2012年这支民乐队正式成立,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统一的服装,有了固定的排练地点和时间。“大家的自觉性非常高,平时排练几乎没人迟到,早退更是从来没有过,就算是特殊情况真的无法到场,也会提前请假,”杜坤林说,“我们一起练习,一起交流,尽可能地把饱满的感情和激情都糅合进乐声里,把更精彩更丰富的演出带给大家。”
据了解,在新城的指导帮助下,新城活跃着山歌舞蹈艺术团、社工艺术团、“手拉手”文化艺术团、民俗舞蹈队、连厢队等20余支“草根”文艺团队。
这些“草根”团队先后获得长三角民歌邀请赛一等奖、苏州市小戏小品二等奖、苏州市首届繁星奖三等奖等荣誉,受邀参加北京端午文化艺术节、苏州市职工大舞台巡演等大型文艺演出。
去年,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新城(街道)先后举办了“话说清明”“寻梦端午”“情系中秋”“爱在重阳”等传统民俗活动。每场活动、每个舞台“草根”团队都是主角。“群众文化随地取材、人皆可为的简易形制,自然流露出生命的激情,这也是文化艺术的生命力所在。”俞梅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