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医生退而不休服务村民
1
本报记者 李渊
五一假期,常熟莫城管理区和甸村的“赤脚医生”周兴生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社区卫生站。在他的眼里,坐在这里比家里舒坦得多——因为病人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我,他们安心,我就定心。
早上六点半,周兴生替代了值班人员,早早地来到社区卫生站开门,此时已经有当地的老人前来看病、抓药。老周边开门边招呼老人进诊室,为他们一一把脉。老周解释道:“我们这里是农村,如果按照早晨八点开门的作息,农民们实在不方便,他们大多都是赶早来看病,看完还得去上班。”于是,老周就这样每天早晨6:30开门,比其他社区工作人员更早地为村民们服务——这一干就是五十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年22岁的周兴生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号召,从莫城和甸村出发,去往辛庄镇学习基础医疗知识。经过八个多月的脱产学习,周兴生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周兴生拿出三本手抄笔记,从目录到纲要,细致地记录着当时全部的基础医学理论,他说:“后来继续边学边干,从二十岁的小伙子,干到了老头了。”
在莫城和甸村,提起周兴生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知,村民们都记得这位全心服务村庄的老医生;而在周兴生的脑海里,村子里的每一位村民,他也都能够记起名字,他说:“全村1172人,除了现在新嫁到村里的新娘子,其他每一个人我都认识,他们住在哪我也知道,尤其那些老慢病,我都把病历背到脑子里了。”
五十年来,周兴生始终在和甸村,诊室重新换新了,名号也从“赤脚医生”改名为“社区医生”,老周却始终在这里为村民们服务,哪怕过了退休年龄,他依然坚持在诊室工作,他说:“一直习惯在诊室,在家反而不自在了,就怕病人找不到我。”村民们说起老周,都叫他名字“兴生”:“兴生要是哪天不在医院,就奇了怪了,他是全年365天,只休息一天,大年初一。”原来,当地有习俗,大年初一不宜看病,于是也给老周“放了一天假”。
从医半个世纪,周兴生凭借努力,已经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老医生,村子里的村民们都对他万分信任。简单的伤风感冒、头昏脑涨,村民们都上卫生站让老周看一看;而如果老周判断疾病需要上级医院诊治的,他都会不由分说,把村民介绍到常熟市区的医院。老周说:“早年有个孩子腹痛肠套叠,我第一时间让家属带着去城里手术,但是他们没有听,相信农村所谓‘推筋’,后来夭折了,非常遗憾。”自那以后,老周不仅要为村民们看病,还会在社区做一些医学科普,写黑板报,让村民了解一些健康常识,避免因为迷信而失去科学救治机会。进入新世纪,农村社区也改造升级,乡村卫生室和老年活动室并在新建的社区服务大楼,老周的健康科普就更方便了,只要老年活动室有老人,他就乐意去为老人讲一讲、说一说。
农村老人都喜欢打麻将来打发时间,今年七旬的周兴生却不喜好,他说:“麻将一坐就是半天,我哪有这个时间,有时候病人找上门,打着麻将要耽误事。”在老周的诊室,摆着一个与医务工作完全没有关系的私人物品——乐谱架。社区领导为老周的爱好破了例,原来老周在业余喜欢摆弄二胡、三弦,空余时间他总愿意拉两曲。如今,他又参加了莫城当地的“新乡贤曲艺团”,每逢假日,他都会和老票友们一起拉响二胡,为村民们送上文艺节目。老周说:“别看我七十一了,但是我身体好着呢,只要我做得动,还会继续为人民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