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而在这一群体中,一些大学生志愿者更是值得我们点赞。这两天,记者就大学生志愿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八成社区居民渴望大学生到社区提供志愿服务,而大学生层面上,仅有三四成参与志愿服务,固定参与志愿服务的只有一成多。由此延伸的一个话题,社区应建立什么样的有效机制,来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项目化呢?
社区志愿服务期盼更多的年轻人加盟
此次社区微调查,在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学府社区、园区湖西高尔夫社区以及姑苏区金阊新城南山社区;虎丘街道新庄社区;金阊街道虹桥社区、彩香二村北社区取样,共收回123份有效答卷。同时,在学府社区辖区几所高校,对100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取样。
此次针对居民的调查中,有79.7%的居民欢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说起大学生志愿服务,家住新庄新村13幢的杨素珍说,让她最深有体会的就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改善了楼道环境。从去年起,一个叫做“最美楼道”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入驻新庄。自从有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通过在楼道内张贴他们特制的爱护公共环境的标语、铲除楼道内张贴的小广告、粉刷墙面等服务,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美化了居民们的居住环境。
不仅仅居民有这样的需求,社区也期盼更多的大学生加盟到志愿服务中来。金阊街道虹桥社区主任傅黎巍说,社区中有各式各样的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是以退休的老年人为主,虽然年纪大的志愿者在经验阅历上比年轻人丰富,但是老年志愿者在新形式下却无法满足志愿服务的多样化,大学生志愿者就可以凭借年轻有活力、知识比较丰富的特点弥补社区志愿服务多元化的缺失。
热衷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数量还远不够
有数据显示,除去学习、睡眠时间,大学生每周有长达近5000分钟的课余时间。那么如何安排这些课余时间呢?不少大学生选择参加各种志愿活动。
张宇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商物流学院的大二学生,他从大一开始就是一名志愿者,经常到附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现在是该学院志愿活动的组织者之一,负责社区的“周三社工实践”和“银发族”电脑培训班两个项目。张宇告诉记者,从大一跟着学兄学姐后面参加社会志愿服务,到现在自己成为组织者,带着学弟学妹一起为社区居民服务,一年多时间来,感觉自己很是充实。同时,在志愿服务中也学到了不少社会知识,结交了不少外校的朋友。他说,未来自己求职时,会在求职信中突出志愿服务这一块。
这两年,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也是越来越多。学校中有三四成学生都曾经参加过各类志愿活动,经常参加的有一成多一点。张宇说,尽管与以前相比,大学生志愿者数量逐年增多,但是相对社区需求来说,这恐怕还远远不够。“实际上,不少同学都希望能够参加志愿服务,但是,还存在一些原因限制着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他说,譬如社区的志愿服务的项目设置,时间安排,经费调拨以及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积极性的激励措施等。
大学生志愿服务
还需制度来保障
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学府社区辖区有着科技大学等不少高校。为了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该社区推出“学府彩虹·大学生志愿服务营”。该社区副书记何晓宇告诉记者,“学府彩虹·大学生志愿服务营”的组建和实施,正是社区开发利用公共服务资源、打造高素质大学生社校共建培养平台和满足社区居民群众多元化需求的创新实验。同时,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以致用、锻炼自我、服务他人的平台。
大学生志愿服务也需要社区出台相关举措来保障其常态化、项目化。何晓宇说,社区推出志愿者积分管理,还设计制作了《志愿者积分卡》,大学生志愿者是第一批使用志愿者积分卡的团体。今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就赢得相关积分。积分将作为社区评选推荐“优秀志愿者”、院校推优及院校入党发展对象的优先参考依据。此外,对于自身有服务需求的大学生,积分也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她说,“未来,社区也将开发设置更多的居民需求的项目,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满足居民的多样性需求,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