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吴江城市长高变靓
本报记者 刘立平
穿行在钢管森林里
铺钉模板
故事主角:史成君
故事时间:15年
故事地点:吴江各大建筑工地
昨天早上5点,天已大亮。天气预报显示:最高气温31℃,最低气温19℃,阵雨。
起床,吃早饭,准备好工具,史成君骑着电瓶车,离开了在联杨小区的租房。15分钟后,他戴上安全帽,走进工地,手机上的时间显示为6点。
中午11点吃午饭,休息1小时后上工,下午5点下工,晚饭后再加一会班。这是建筑工人史成君一天的安排。
钢管森林里作业
等记者爬到工地的顶层,史成君已经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活。
早上7点多的太阳光已经有些强度了,晒在背上热烘烘的。幸好,有一些微风吹过。
这处建筑工地位于太湖新城春兰街,由中泰建筑承建。一个巨大的吊机正在作业,外围布满了脚手架的楼房,已经建到了第六层。
戴着安全帽,记者在中泰建筑工地管理人员的带领下,从安全通道走进工地,沿着浇注好的楼梯,一步步往上爬。管理人员提醒,在工地里行走,精神需要高度集中,头、手、脚都要注意。随处可见的钢管脚手架、冒出地面的尖锐钢筋头、混凝土浇注面的锋利边缘,碰到哪一个,都可能发生意外。
作业面在五楼,楼板上是密集的脚手架,撑成了一片钢管森林。记者弯着腰,侧身在“森林”里穿行,然后沿着竹排搭成的简易过道,攀上了顶层的作业面。史成君与工友们,正站在脚手架上铺装着模板,一部分作业面已经铺好,人可以站在上面。
史成君的身份是“木工”,但与传统打家具、做木活的木工不是一回事。建筑施工领域的“木工”,负责把模板按照图纸的要求铺好,做成模具,便于浇注混凝土。因为这些模板以前都是用木头做的,所以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木工。
相当于建筑定型师
随行的工地管理人员介绍,木工算是工地上的技术工种,要求蛮高的。
“木工活做得好不好,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说,支撑整个楼房的楼板、柱子、横梁等,现在都是混凝土直接浇注,需要先做好模具。形象地说,木工做的活,相当于为整个楼房“塑型”,“你也可以叫木工为建筑定型师。”
史成君一手拿着铁锤,一手扶着模板,在边缘敲敲打打。“要把板子边的混凝土块敲掉,不然拼起来就有缝隙,浇混凝土时会漏。”史成君解释,模板是重复使用的,尽管每次使用后都会清理,但边缘无法清理彻底。
史成君一边钉着板子,一边向记者介绍木工的活计。按照他的说法,衡量一个木工的技术水平,主要看“平、齐、密”三项。平是指铺得平不平整,齐是整齐程度,密是衔接缝隙尽量要小。
记者看到,他铺了三块模板,用钉子固定,但钉子只钉进去一半,并没有钉死。随后,他手锤并用,不停地调整模板的四周,等板子密合严实了,他才将钉子全部钉死。
“这就体现出一个木工的技术水平了,有人铺得快、返工少,那样拿钱就多。”上述管理人员给记者解释,木工活都是分包的,项目部把活分给木工队,按照施工面积结算工资。施工速度快、质量高的木工队,就能结算得多。
木工都是结对施工,因为一些活需要多人配合,一个人无法完成。
“做得好,木工每天能挣五六百元。”该管理人员介绍,这个收入在工地上算高的,不过因为工期相对短,在一个工地完成后,若找不到下一个活,就可能出现“空档”,也就没收入了。
史成君他们的技术,显然得到了中泰建筑的信赖,双方合作已有七年了。
老乡组成的小团队
与史成君搭档的木工,都是他的四川老乡,6个人组合了蛮长时间。
因为赶工期,这几天,史成君他们天天要加夜班。他告诉记者,前天晚上7点多下工,“今天预计也要到晚上7点。”
随行的管理人员介绍,木工在施工环节中属于最前道,后面都在等着,往往木工活都比较赶。每完成一个楼层的制模,木工可以休息一两天,等混凝土浇注完了,再准备下一个楼层的制模。所以木工活都是忙一阵子,休息一段,再忙一阵子的循环。
到了上午10点,阳光烈了许多。史成君的藏青色工服,早已湿透了,额头上的汗不停地往下流。喝一口茶,用袖子擦擦汗,史成君蹲在地上的姿势不变,埋着头继续铺钉着模板。
基本上,每个木工负责一个作业面,相当于一间房间的大小。铺好整块的模板,会留下长短不一的缝隙,需要切割裁补。这很考验木工的技术,缝合要严密、整面要平齐、线条要笔直,没有多年的经验很难拿下。
中午11点,已经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的史成君,与工友们下了工地,来到项目部的简易办公楼。那里有一间小仓库,是给史成君他们摆放工具用的,里面有煤气灶,可以热饭,也可炒一些简单的菜。
工友们在仓库门口坐成了一溜,正端着饭盒吃饭。饭菜是前一晚烧好的,大家各自带一些,然后混在一起,热一热就能吃。
“出来打工,你们合过影吗?”面对记者突然的提问,正在吃饭的史成君和工友们都愣了一下,随后纷纷摇了摇头。记者端起相机,想为他们拍张合影,但有两个工友表示不想照。
“照吧!农民工吃饭就是这样的,没什么不好意思。”史成君说完,猛吃了一口饭。
全家最重要的事
史成君今年41岁,老家在四川巴中,来吴江做木工已有15年。
据他介绍,在吴江他做过的工程有很多,包括天和小学、吴江开发区管委会、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盛泽医院等。
虽然这些工程的承建者名单上,永远不会有木工的名字,但提到这些工程,记者发现,史成君语速很快,名称准确而清晰。从中,记者能体会到,其内心的一份隐隐的自豪。
与其他来吴江打工的木工相比,史成君生活相对稳定。妻子做家政服务,孩子正在读初二,房子虽然是租的,但一家人每天能聚在一起。工期比较赶时,他每天要早出晚归,家里很难照顾得上,全靠妻子忙里忙外。
因为全家都在吴江,史成君一般到过年才回老家一趟。不过,去年过年,他一家没能回老家,因为孩子报了兴趣班,要上课。
“现在政策好,我们外来工的孩子也能在吴江参加高考。”史成君说,培养孩子考上好的大学,这是全家未来几年最大的事情了,为了孩子学习,回不回老家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