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二维码查气瓶“身世”
□苏报记者 肖辛
近年来,各地瓶装液化气事故频发,过期瓶、报废瓶、翻新瓶成了城市中的“定时炸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全市共有在用液化气钢瓶近200万只,广泛分布于宾馆饭店和居民家中等,保障气瓶的使用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今年,气瓶专项整治被列入苏州市安委会六个专项整治工作中。针对前期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从5月11日到昨日,苏州市质监局联合各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气瓶充装单位开展了突击检查,一一揪出气瓶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
记者从苏州市质监局获悉,为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气瓶实施长效管理,今年年底前,全市90%的气瓶将加装二维码“智能身份证”并实现数据上传,接受从使用到充装全过程的监管。
待检瓶、报废瓶混放“黑户”气瓶现身充装区
每天早上,位于相城区的苏州佳福石化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便开始忙着接收、充装气瓶。平均每天约有1300个气瓶在这里完成充装作业。在5月12日市质监局和相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的联合检查行动中,这家公司在气瓶管理方面被揪出了一些不规范问题。记者在现场看到,在该公司气瓶存放点,不同状态的气瓶没有各归各位,一些报废瓶、待检瓶混放在同一区域内,部分已充满的气瓶则放在了空瓶区;在气瓶充装区,出现了身份信息不明的“黑户”气瓶。随后,检查组还查看了企业的气瓶条码安装和充装记录,发现部分液化气瓶条码标签牌安装登记表上,安装时间、操作人员、审核人员等信息缺失。
针对发现的问题,检查人员现场开具了限期整改说明,公司相关管理人员也表示将尽快整改到位。
苏州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处长邢东生介绍,此次为期5天的联合突击行动,检查组共抽查了19家气瓶充装单位,重点检查了各充装站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充装前后的检验情况、是否存在充装报废及超期气瓶的情况等。发现部分充装单位存在气瓶充装、检验信息录入不全、不同状态的气瓶未分区域摆放管理等问题。
目前,所有在抽查中被发现问题的充装单位,均被责令限期整改,并有专人跟踪复查。
二维码验证方可充气普通用户微信一扫辨安全
去年以来,苏州全面推进气瓶安全专项整治。结合江苏省《气瓶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和《苏州市瓶装液化石油气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苏州质监部门与燃气、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在2016年立案查处充装过期瓶等违法违规行为6起。
通过为液化气钢瓶加装二维码标识等,气瓶的信息化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推广。早在2011年,苏州便开始实施液化气瓶“一瓶一码”管理模式,但考虑到以往气瓶使用的陶瓷条码损坏率较高,自去年起,苏州液化气钢瓶所持的“身份证”,升级成为二维码标识。
在检查行动的现场,气瓶充装单位操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二维码标识的读取过程:通过手持扫描仪扫描瓶身二维码,瓶号、出站状态、是否存在缺陷等信息都能获取,在与之相连的气站直销收发管理系统中,也能清楚查找到气瓶的制造单位、操作人员、检验有效期等身份信息。不经过身份验证的气瓶无法加气。通过与质监部门动态监管系统联网,气瓶使用、充装行为可实现全过程监管。
而普通用户用微信扫一扫瓶身上的二维码标识,也可以马上了解气瓶的制造、充装、检验、配送等信息。如果气瓶出现信息异常、无法读取信息或未带有二维码标识,建议用户不要使用。
“前期督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部分充装站为了利益,自作聪明使用‘万能码’充装过期瓶和报废瓶。所谓的使用‘万能码’,就是将部分暂时没有被装上气瓶的二维码标识,充当无码瓶的‘身份证’完成充装。但‘万能码’在短期二次扫描充装时,就会立即被动态监控系统锁定,违规充装行为难逃处罚。”邢东生介绍。
今年,苏州市质监局进一步加大了气瓶二维码信息标识的推进力度,气瓶二维码“智能身份证”安装工作在全市40多家气瓶充装单位全面推行。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10日,苏州已有72万只液化气瓶安装了二维码条码,并完成数据上传工作。
在此基础上,今年年内,苏州将完成90%的气瓶二维码标识加装到位并实现数据上传。下一步,质监部门将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企业进一步跟踪管控,严厉打击充装过期气瓶、不合格气瓶、无信息标识气瓶等行为,杜绝“问题气瓶”流入市场,进入居民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