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使用微信支付。
□本报见习记者 王 硕/文 姚建平/图
不知不觉间,拿出手机“扫一扫”完成支付,已经是市民习以为常的消费选择。如今,在太仓,无论是大型商超的收银台还是街边小卖部,甚至在菜市场和早餐摊点,扫二维码付款的标识随处可见。不带钱就能买东西,移动支付成为市民消费新习惯。
超市移动支付占三四成
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巨头为了争夺线下大客户,大打“补贴战”,对消费者都开出了不小的专属优惠力度,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意愿。记者在向阳路一家仓建超市门店收银台看到,支付宝支付可享受八折优惠。而在南洋广场的沃尔玛超市,消费者使用支付宝付款,即可享受随机立减,甚至还有免单的机会。得益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大力推广,用户移动支付的使用习惯已经形成。市商务局对我市华联、大润发等8家重点商贸企业的统计监测数据显示,移动支付比例均在大幅增长。仓建超市去年下半年开通了微信和支付宝支付,截至今年4月,移动支付比例已占其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大润发超市的微信支付比例已占到其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万达广场永辉超市微信支付比例则已高达40%,永辉超市还在收银处设置了移动支付自助终端,在高峰期可有效疏解购物队伍。
很多小店开通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则是顺势而为,既方便了消费者,又提高了收银效率。此外,移动支付商户费率比之前的POS机刷卡费率更低,店家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现在几乎全是微信支付了。”在北门街开着一家龙虾店的高松告诉记者,自己的客户全在微信上,支付也全在微信上。“如今大家抢着买单时,不再是拿出钱包了,而是争着掏出手机。”
据市商务局法制科工作人员介绍,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消费已经深入人心,以移动支付为主、现金支付为辅的时代正在来临。未来几年,移动支付将会深入民生、交通、医疗、旅游等更多领域,覆盖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仍有待解痛点
移动支付,便利了市民生活,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痛点难点阻碍着其进一步普及。
目前,移动支付的用户使用体验还不完善,由于种种原因,扫码卡顿、数据传输中断等问题时有发生。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移动支付将手机、银行卡绑在了一起,如果手机丢了或被植入病毒,就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和财产的损失。FT中文网一项针对国内手机用户的调研显示,在所有消费者不使用移动支付的原因中,“对安全性缺乏信任”排名第一(41%的国内手机用户)。
业内人士提醒市民,在日常消费中,要注意增强防范意识,保护好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个人信息。如果手机丢失,应该立即挂失手机卡,并及时补办新卡。此外,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不要在手机上打开可疑链接,谨慎接入一些开放式无线网络,以防落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