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家住园区凤凰城社区的李爱香,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健康知识讲座,教授的是如何制作兼具健康和美味的营养早餐,自从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李爱香扩大了“朋友圈”,排解了内心的苦闷。62岁的李爱香是河南洛阳人,6年前,为了照顾孙子,放弃了老家轻车熟路的晚年生活,而奔赴离家千里的苏州。在园区,像李爱香这样,离开故土,放弃安逸晚年生活,随子女迁居的老人不计其数。在人生地不熟的新迁徙地,他们最不习惯什么?又最需要哪些关怀呢?
记者随机调查了园区湖东青年汇社区、东湖林语社区、东湖大郡社区、凤凰城社区100名老人,其中,男性29人,女性71人,平均年龄63.55岁。近半数的随迁老人表示到苏后,最不能适应的是没有朋友,比较孤独,最渴望社区能给予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扩大他们的朋友圈,帮助他们快速融入适应新环境。
近九成父母随迁到苏
是为了帮子女带孩子
李爱香在洛阳老家是开超市的,性格开朗的她,广交朋友,老姐妹们一年出门旅游三四次,生活过得非常充实。2010年,李爱香为了照顾身怀六甲的儿媳妇,做出了一个痛苦的抉择,放弃老家的一切,只身一人到千里之外的苏州。
“刚来那会儿没有朋友,唯一的娱乐就是在家看电视。”李爱香说,出门不知道坐几路公交,买菜不晓得上哪里,生活不便利都是其次的,空虚的精神生活是最折磨人的。从早到晚,带小孩做家务,被生活琐事填的满满的。
64岁的缪同友跟李爱香有着同样的经历,六七年前,他退休后,为了照顾孙子,一个人来到了苏州,而熟稔家务的老伴则继续在淮安金湖打理农田。缪同友告诉记者,在老家,家务基本是老伴一手包办,而到了儿子家,除了要克服做饭等家务问题,邻里不熟悉,让他陷入孤独和寂寞。今年,儿子又添了二胎,于是,缪同友的老伴也搁下了农活,到苏州一起带孩子。比起缪同友,老伴更加不习惯,除了带孩子,就是看电视,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在参与调查的100名随迁老人中,87位老人随子女迁徙到苏州的原因,是出于帮子女带孩子,比例高达近九成。近半数老人,到苏后,最不能适应的是没有朋友,比较孤独。其次是饮食起居不习惯,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随迁老人渴望社区关怀
近半数最青睐文娱活动
由于性格外向,李爱香推着孙子下楼遛弯时,慢慢结识了邻居朋友,并加入了广场舞的队伍。这下,李爱香似乎找到了精神寄托。尤其对社区组织的活动,来者不拒。每周一下午参加手工串珠,周二上午打柔力球,周二下午和周四周五练舞,她也是社区雪莲舞蹈队的一员。最近白天为了参加广场舞大赛而积极排练。社区居委会每年组织的2-3次外出旅游,她也是次次不落。
文娱活动之外,李爱香注重养生保健,渴望社区输出健康保健的知识。4月28日,凤凰城社区启动“暮年关怀计划”为民公益活动,邀请专家定期在社区开设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管理、健康生活等活动。
缪同友退休前是小学教师,他的兴趣爱好与书报结缘。缪同友说,起初的寂寞孤独,随着经常跑社区,在阅览室读书看报,参加志愿活动,而渐渐得到排解。他是社区的“五老志愿者”,为社区写原创评论,帮社区打扫卫生整理报刊,给小朋友讲故事,还参加合唱团。在他的带动下,老伴也渐渐融入了新的朋友圈。缪同友说,除了健康服务之外,自己还想参加阅读兴趣小组。社区活动,加速了他们这些随迁老人,融入新生活的步伐。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随迁老人,融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捷径就是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43%参与调查的老人,表示最希望社区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54%的老人能坚持每周参加一次社区活动。
帮助老人快速适应新环境
从兴趣出发引导参与活动
凤凰城社区居委会主任任小情告诉记者,他们社区登记在册的随迁老人有六七百人,占常住人口10%左右。这些随迁老人普遍存在缺乏娱乐活动、交友平台、用餐助餐点等问题,除了带孩子,做家务,晚年生活枯燥乏味。不少老人由于与小辈们住在一起,与媳妇产生了矛盾,闹得不愉快。比如,有一次一位阿姨找到居委会,诉苦儿媳妇喜欢以暴力进行子女教育,因为看不惯,她和媳妇闹得不愉快。而婆媳、子女家庭问题,与邻居的沟通问题,也是随迁老人经常求助社区的。“我们与公益组织合作,实施‘暮年关怀计划’就是希望通过社区搭台,帮助随迁老人排解苦闷,融入新生活。”任小情表示,目前到年底,社区已排定51项活动计划。
对于随迁老人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苏州首批社工督导覃小姗建议,他们从兴趣爱好出发,主动了解社区周边资源,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团活动,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子女也需帮助老人更快适应新环境,比如,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和精神、情绪状态,引导老人熟悉新的生活环境、帮助老人掌握新的生活技巧,让老人尽快对新环境减 本版互动少、消除陌生感,建立熟悉感 微信弄堂社和控制感。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