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瑜 文/图
在上海路繁华地段,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办结法律援助案件2493件,受援人数达4790人次,法援工作实现“零投诉”。也许有些市民还不了解,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到底有哪些功能?法律援助面向什么样的群体?
十大功能满足多种法律需求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是一个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方便广大市民寻求相应的法律服务,中心在一楼的综合服务大厅整合司法行政所有管理服务资源,共设置10个窗口,除法律咨询、援助案件受理、公证服务、刑释解教帮教、教育矫正、法制宣传教育等传统业务窗口外,近年来还增设公益律师岗、闵阿姨调解、农民工门诊、法律需求调查等特色服务窗口,是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平台。
公益律师窗口,采用政府购买服务,通过招投标形式而引入的社会优质法律服务资源,通过与中标的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由专业法律服务机构承担法律咨询、维权指导、调解等约定服务,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供给质量。
十大功能设置,百姓有任何法律问题、案件援助都可以到中心寻求服务,在年底欠薪高发时段,农名工门诊就能为讨薪者服务。除了市区的中心,各个镇也设置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方便居民就近寻求法律服务。如果居住偏远,可以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先行咨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中心还在周六设置公益律师值班岗位,方便市民享受法律咨询等服务。
法援为弱者撑起正义蓝天
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在公共法律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它是弱势群体维权的最后一道屏障,为无力承担法律服务费用的弱者撑起正义蓝天。那么,如何获得法律援助,寻求援助者又应当具备哪些条件呢?
据介绍,法律援助对象主要是那些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暂无能力支付全部法律服务费用的群体,无论是太仓本地人还是常住太仓的外地人都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为了扩大法律援助受惠面,援助门槛不断降低。2013年来,我市申请法律援助执行新的经济困难审查标准,由原来的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70元/月)调整为按照月最低工资标准 (家庭人均1680元/月) 。这一标准的调整,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被纳入到法律援助之列。关于经济状况证明由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街道办事处、镇级人民政府出具。
除了经济困难群体,某些特殊人群也被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如军人军属法律援助是援助群体中的重点对象,援助案件事项包括请求给予优抚待遇的,涉及军人婚姻家庭纠纷的,因医疗、交通、工伤事故以及其他人身伤害案件造成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请求赔偿的等。未成年人也是重点对象,对于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申请法律援助免除经济条件的审查,且优先受理。其他特殊人群,市民可以拨打12348咨询受理事宜。
通过移动终端提供便捷服务
市司法局一直在寻求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方式。今年4月初,市司法局推出了全省首个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将专业律师“装进”手机,公共法律服务实现7*24小时全天候,打通了法律服务市民的“最后一公里”。
无须亲自到中心找律师,只需要一部手机,关注“太仓市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有任何法律诉求和疑问都可以在平台进行咨询。据工作人员介绍,一旦有用户发出问题,系统将所提出的法律问题发送到每个注册律师的手机端口,注册律师通过律师端口进行响应并解答。平台依托全市20余家法律服务机构,第一梯队为市公共法律法律顾问团80多名专业律师,第二梯队为注册执业律师和注册法律工作者,第三梯队律师为全国各地6000名律师。每个问题将配3个响应律师,前三名律师响应后,解答端口将自动关闭,提出问题的用户所在社区责任律师可以作为必然响应律师参与解答。这就保证了市民所提的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答,服务平台实实在在服务于百姓。这就好像有一个法律专家在身边,市民遇到任何法律问题都不用“病急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