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前各区镇完成“一河一档”,之后将开出整治“药方”
□本报记者 周 琦
连日来,我市水利系统、河长办工作人员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河流名录分段造册登记工作,为我市各条河道建好“户口本”。
最近两天,双凤镇水利站的工作人员就坐着保洁船对盐铁塘双凤段进行勘察,不仅仅是记录,还要给河道拍照、监测水质等,要把河道的长度、坐标、河流现状等相关资料一一登记在册。
记者了解到,技术人员将对河段全程踏勘,摸清河道河段环境现状,按照“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对河道基本特性、环境面貌、治理情况、管理现状以及水质、入河排污口、阻水障碍物、违章建筑物等信息全面调查摸底,做细做实做好河流水质现状、入河排污口设置以及工业点源、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源总量构成及具体分布等情况普查登记工作,对调查的情况以文字、表格、图片等形式建立档案,实行“一河一档”,建好河道“户口本”。
“建好‘一河一档’,就是为下一步制订‘一河一策’作准备。”市河长办工作人员介绍,每条河都有不同的问题,比如有的河道水质出问题是因为污水没接管,有的是因为沿河违建较多,还有的河道是断头河导致水质变坏,建立档案后,根据每条河存在的问题,再开出推进控源截污、产业提升、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等整治“药方”。争取到6月底前,我市各区镇完成镇级河道“一河一档”。
“而且这个‘一河一档’以后将是动态的。”市河长办工作人员解释,以后对于该河段的整治措施也将记录到档案里,还要有河道相关负责人、治理河道的具体措施,记录下河道整治和变化的整个过程、一些河道治理的好做法也要记录下来,让人有据可查、一目了然。
为了防止河道档案内容简单、空洞,在建档过程中,市水利局将对各区镇建档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如果说河道档案是户口本,那“河长公示牌”就是河长的“身份证”,同样是河道档案的一部分。目前我市的一些市级河道落实河长后已经安置了河长公示牌,上面标明河长姓名、监督电话和河道基本情况等信息,使河道概况一目了然,让辖区内的河长、河段长切实履行职责,做到条条河道有人管、段段河道有人查。待“一河一档”基本完成后,镇村级河道都将设立“河长公示牌”。
针对河道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难度大、责任重、执法力量不足、违法填占时有发生等情况,我市将此次河道勘察的信息补充至我市的水信息平台,将河道日常巡查纳入数字系统实现网格化管理,多管齐下确保水环境综合治理效果。
下一步,我市将在“一河一档”的基础上,坚持规划先行、项目带动的方式,因地制宜,根据河道实际情况,科学制订“一河一策”,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全面修复水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