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会信
一台混凝土搅拌机平稳地转动着,七八名建筑工人有的在摆放钢筋笼、有的向钢筋笼内浇灌混凝土、有的手推振动器……这是记者昨天上午在凤凰镇杏市村粮食烘干房建设工地看到的场景。
杏市村党总支书记张志强说:“在市住建局的帮助下,粮食烘干房在6月底就可建成,在8月份可安装调试好烘干设备,在今年秋收时可以投入使用,以后夏收、秋收时,再也不用为晒场和阴雨天气发愁了。”
《关于围绕“两聚一高”目标开展“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的通知》文件发出后,市住建局专门召开领导班子会议进行商讨研究,一方面就住建局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同时与凤凰镇杏市村对接联络;另一方面对市住建局职能工作中可以对杏市村进行倾斜和扶持的项目进行排查。今年春节节后一上班,市住建局党委书记、局长彭炜就带领局班子成员和局相关科室的主要负责人到杏市村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活动。
彭炜等实地走访了困难户和普通家庭,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需求。
“我们村是经济一般村,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耕地1300多亩,入社农户541户,在土地转让期内,村民每年可从合作社里领取每亩1050元的保底分红和收益后的二次分红。”张志强说,可是每到夏收、秋收时,如果遇到连续阴雨,有些粮食就会变质霉烂,村集体经济收入不稳定。彭炜说:“市里出台政策支持鼓励农村上粮食烘干机项目,村里应该立即上粮食烘干机项目,这样可以把收割的麦子、稻子及时烘干,也便于储藏,以后发展粮食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进一步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收入。”
他们随即打通了有关部门的电话,进一步了解该项目的扶持政策。经了解,购买8台2组每批次96吨的粮食烘干机加上辅助设备等设施,除了省、市、镇的补贴外,村里出了一部分资金,但是还有30万元左右的“缺口”,怎么办?彭炜和市住建局班子成员协商后,当场表态:“我们尽力帮助杏市村解决发展难题。”
粮食烘干机能将小麦、稻谷的水分完全烘干,比自然晒干要快要好,省工节本,能有效增强土地股份合作社、种粮大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土地股份合作社种的是南粳46和南粳5055优质水稻,收获的稻子每斤只能卖1.6元,而近几年将一部分稻谷加工成大米,每斤大米的销售价格在3.5~5元。”张志强说,有市住建局的支持,我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信心更足、劲头更大了,村两委班子(村党总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已经研究决定,今年将围绕优质大米开发,主要种植苏香粳3号和南粳系列,实行早、中、晚优质水稻品种搭配种植,延长新米供应时间,还要在300亩稻田推行稻鸭共作生态技术,将100亩稻田改造成为环形田,走稻虾共生发展之路,村里还将建水稻加工厂、粮食仓库,并通过品牌推广、大米直供、网上销售等方式,不断扩大杏市大米的知名度和销售量,预计在2018年,村集体经济可增收100万元,村民的福利也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杏市村是我市优质农田重点保护村,土地肥沃,水质优良,环境优美,实为一片难得的净土,生产的大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松软顺滑、米粒清香。”彭炜表示,走访调研帮扶村是市住建局落实市委、市政府促发展、惠民生要求,也是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市住建局将全力支持杏市村发挥自身优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努力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销售等难题,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真正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