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车让人”看起来事不大,折射出的却是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车和人之间“和谐共处”,如何在发挥汽车方便快捷作用的同时,减少由其带来的麻烦和不便等现实问题。
前天起,对于斑马线上车不让人的行为,苏州正式开罚,按规定违规者将被罚50元并记3分。吴江率先上岗的电子警察12小时内就查处了68起,规则终于不再停留在纸上嘴上,而成为一项需要严格遵守的铁规,一定要鼓掌叫个好。
考过驾照的人都背过这一条,“机动车须礼让行人”。但因为没有实实在在的约束,一直以来,这条最寻常不过的交规常识,就成了摆设。很多时候,斑马线上的车与行人都在上演着速度与激情的博弈。司机怪怨行人乱穿马路,行人抱怨司机不礼让乱占道,彼此互不相让。狭路相逢勇者胜,激烈时还会演变成道德缺失的口舌之争,却忘了道德背后原本是有规则的,只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一再被忽视。
照理,车来车往的城市道路,划出斑马线这样一块区域,本来就是为了方便行人,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但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遵守规则的人,不必为个体的行为付出代价,那么就可能造成人人都不再遵守规矩。规则缺失了对他人的约束力,也意味着失去了对自我的保护力。有太多血的教训都在提醒,任由规则被忽视,斑马线只是理论上的安全,早已失去原本存在的意义。
显然,对斑马线上不礼让的车辆予以罚款并扣分,是在重塑安全线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罚款扣分并不是目的,惩戒只是一种手段。给予破坏规则的人一定的惩戒,让他们在破坏规则之前,能有足够的警醒;在破坏规则、受到惩戒之后,更能够学会反思,绝不再犯。当越来越多破坏规则的人因此受到惩戒,慢慢的就会形成遵守规则、敬畏规则的社会氛围。
更进一步,斑马线上“车让人”看起来事不大,折射出的却是随着汽车社会的到来,如何让车和人之间“和谐共处”,如何在发挥汽车方便快捷作用的同时,减少由其带来的麻烦和不便等现实问题。这既需要开车的人讲车德,行人也需要开始换位思考,在享受斑马线上车让人的同时,是否能做到快速通行、集中通行,为车辆通行提供更加安全顺畅的通道。说到底,只有文明互动才能带来和谐共处。
□苏报评论员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