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农副产品展销中心。
田园生活馆入口处。
□本报记者 徐盛兵 文/图
紧邻4A级景区沙溪古镇,有荷香四溢的天竹园农庄,有风韵雅致的田园生活馆,有趣味十足的采摘基地……沙溪镇半泾村的乡村旅游已是风生水起,受到上海、浙江等周边城市游客的青睐,也成为该村村级经济的又一个增长极。
沪上客钟情乡村游
“阿拉就是喜欢这里,远离喧嚣,三五好友在这田园里徜徉,很快乐。”来自上海闵行区的谢国芳坐在沙溪镇半泾村田园生活馆里的秋千上说。她本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就想“逃离”上海,四处旅游。自从她来过天竹园乡村旅游区后,不到半年已经来了3趟,这次她又带着6个姐妹一起过来了。
她告诉记者,第一次来的时候,田园生活馆还没有建好,里面的民宿还在装修。“没想到,田园生活馆一开放,立即拓展了乡村旅游的内涵,真的很不错。”谢国芳说着说着就竖起了大拇指。
半泾村的乡村旅游不仅沪上游客钟情,太仓人同样钟情,更有创业成功人士前来分一杯羹,今年50岁的周文明就是其中之一。
周文明从事装潢业几十年,属于自己创业打拼成功的人士。他原本想租一块地种点蔬菜养养老,半泾村负责人得到信息后,立即与周文明接洽,双方一拍即合。半泾村将天竹园南边10多亩地租给他,还有4幢原本将拆掉的民房,他每年交约10万元租金。
“签下合同后,我立即请专家规划,并着手设计装修。”周文明说。他先后投入700多万元,将本土人文精神和自然景观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对原有闲置民宅进行提档,馆内配有棋牌室、田园茶坊、垂钓中心、家庭菜园等多样化休闲娱乐设施。“田园生活馆是为家庭式出行游客和向往深度体验郊野生活游客所打造的精品民宿,与天竹园生态农庄实现了错位经营。”周文明告诉记者,现在来自上海的游客络绎不绝,有不少都是回头客。
农旅融合强村富民
“半泾村始终把强村富民作为本村工作的重点,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在其他方式能够获得有效增长的前提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而打造农旅融合模式是我们村的有效选择。”半泾村党委书记王建宏告诉记者。
沙溪镇的绿阳、绿源两个合作农场的经营面积已占到全村可耕地面积的75%以上,年销售总额超过3000万元,年净利润近250万元,股东累计分红350余万元,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100多人就业,辐射带动周边村庄5000多亩的蔬果、粮食生产,形成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是半泾村能够走农旅融合路子的基础,而相距不远的沙溪古镇则是一个外因。
2015年,半泾村购入75%的股份控股村域内拥有17年历史的天竹园农庄,并完善周边配套:一方面于天竹园入口西侧建成沙溪镇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另一方面再引进民间资本建成天竹园田园生活馆,通过收购闲置民宅,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采取“保留+改造”、“新建+加建”、“开发+融合”方式,将原有四幢农居改建成具有现代美学特征和独特文化内涵的高端民宿,并成立天竹园旅行社,联合其他村镇的特色资源,汇集太仓优质旅游资源,抱团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开发适合不同年龄和消费群体的旅游线路,实现梯度发展、错位经营。2016年,天竹园乡村旅游区获评“江苏省三星级乡村旅游区”,为下一步重点打造半泾村乡村旅游产业打下基础。半泾村今年将进一步建设郊野公园,逐步形成集吃、住、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旅游区占地面积300亩,‘耕读传世 文明半泾’的文化理念融入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打造集休闲观光、种植采摘、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乡村旅游带来的不仅仅是人气,还有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半泾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采访札记
>>>
走进沙溪镇半泾村,走进天竹园农庄、田园生活馆、绿阳农场,感受农村生活的纯朴与静谧。一车车从上海发来的班车,从班车上下来的上海人,这些精打细算的上海老年游客看中的不仅仅是这里实惠的旅游价格,更看中的是半泾村的新鲜空气,可以在这里回味年轻时的农村生活。
半泾村的乡村旅游为何如此红火?优质资源的重新组合是关键。半泾村原有天竹园农庄和绿阳农场。依托沙溪古镇,天竹园农庄将客源拓展到上海等周边城市,但由于没有进一步组合资源的能力,旅游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状态。半泾村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们以收购的形式入主天竹园农庄,同时引进民间资本建设田园生活馆,将老民宅改造成高端民宿,还利用天竹园农庄的闲置房屋开出了沙溪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并将打造郊野湿地公园,与绿阳农场连成一片,最终形成集吃、住、采、购、玩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
每个村的发展,都要因地制宜,也需要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去发现自己独特的优势,并把它变成发展优势。而半泾村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