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富民,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答题”。昨天闭幕的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对富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审议讨论了《苏州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2017~2020年)》(讨论稿),明确了我市聚焦富民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我们要以此为起点,努力把省委富民部署转化为推动苏州富民工作的一条条发展思路,落实为一项项具体举措,明确为一个个重点项目,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富民之路,使“百姓富”成为苏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鲜明标志。
聚焦富民,必须认真分析苏州百姓富裕水平的“成色”。苏州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历来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富民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相称,人民群众对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有着很多新期盼。我们要通过“成色”分析,坚持把人民群众获得感强不强、满意度高不高作为评价“富民”的标准,强化问题导向,明确努力方向,使富民决策和政策更加精准、措施更加有力、工作更加有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富民,必须细化明确创业富民更多的“干货”。老百姓富不富,首先看口袋鼓不鼓。富民最直接的是增加收入,提高老百姓的富裕程度。经营性收入偏低是我市富民工作的“短腿”,根本解决办法是抓住创业富民这个“牛鼻子”。我们在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的同时,要更大力度推进自主创业,让更多想创业的人能创业、会创业的人创成业、善创业的人创大业,“谁来创业”“创什么业”“到哪去创业”“怎样激发创业激情”,这些“干货”不能回避。细化明确这些“干货”,我们要构建更加务实管用的创业扶持体系,要提供精准有效的引导,要打造优质高效的创业服务平台,要发展开放包容的创业文化,使想创业、敢创业、创大业成为更多苏州人的追求。
聚焦富民,必须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的“短板”。富民不仅是增加群众的收入,还要顺应民生需求新变化,切实保障群众各方面权益,让群众有更强获得感和幸福感。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必须把更多精力、更多财力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城乡居民的“隐形财富”。近年来,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供给总量相对不足、供给质量有待提高、供给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些情况提醒我们,要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富民工作的一件大事,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配置科学化,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化,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补齐“短板”。
聚焦富民,必须谋划帮扶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新招”。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目前,我市有各类困难群众7.2万人;经济相对薄弱村虽然实现了年稳定收入200万元的目标,但发展基础还不牢固,自身造血功能还不够强。下一步,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精准实施帮扶,产业帮扶要有新举措,长效帮扶要有新机制,合力帮扶要有新格局,把富民之责落在实处。
2017年,已赛程过半。重任在肩,时不我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团结一心,扎实奋斗,把富民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目标定位再聚焦、思路举措再聚焦,推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群众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确保实现“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不断增进各方面的民生福祉,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